五百七十三章 军粮引发的军事改革 (第1/3页)
与《大汉光熹》相关的推荐阅读: - - - - - - - - - - - - 沙海 - - - - - - - - - - 军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狂枭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大汉光熹》(第四卷 翱翔 五百七十三章 军粮引发的军事改革)正文,敬请欣赏!
五百七十三章军粮引发的军事改革
在大城停留了一天,刘谦和刘晔交换了一些看法,特别是关于来年军粮缺口的问题,两人进入了深入的商讨。
以前两人之间交换意见都是通过书信往来,往往商议一些大方针问题,从来没有面对面研究细节问题的机会。这次刘晔和刘谦见面,刘晔就将心中很多成熟和不成熟想法说了出来,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刘谦的肯定。
关于来年军粮不足这个关系着刘谦军发展的重中之重,刘谦和郭嘉以前也很重视,也准备好了一些应对方案。
刘谦由于受到历史影响,比较偏向军队就地屯田这个办法,他研究过,就地屯田虽然不能彻底减少对运送军粮的依赖,可是基本上能减少三分之一军粮的消耗。对于拥有数十万军队的刘谦军而言,减少三分之一军粮的消耗,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郭嘉比较同意刘谦屯田的方案,只是郭嘉更认为节流的同时也必须开源,只有手中掌握了几个产量大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军粮供给不足的大问题。
时下,刘谦把冀州送给了吕布,让吕布免费给刘谦军做盾牌,郭嘉不建议刘谦军马上对吕布下手。幽州平均温度低,土地开发性也不够,也不是一个理想的产量大区,为此郭嘉也把幽州排除掉了。
豫州和兖州地处中原,土地开发比较成熟,产量较高,可是刘谦军暂时的战略方针是韬光隐晦,希望各自占据半个中原的袁绍和袁术二虎相争,故而短时期也不能向中原扩张。
排除这几个方向之后,郭嘉的目光自然转向了南方的益州,益州自秦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如果能够将益州控制在手里,必将大大缓解刘谦军明年军粮压力。
刘谦此人对于郭嘉的建议,从来都是纳谏如流,于是在三辅战事远远没有结束的时候,刘谦对于益州的攻略就开始着手筹划了。
原来刘谦认为,有他和郭嘉两人的综合意见,针对粮食缺口问题已经被他们应对的很完美了。直到和刘晔促膝而谈的时候,他发现,添加上刘晔的建议之后,可以让整个应对方案显得更加完美。
刘晔的建议是裁军,裁撤军队中年纪过大和伤残过重战斗力下降的士兵,让这些士兵回家参与地方建设,这样不但地方粮食产量能够有所增加,而且有效的节约下来一大批军粮。
刘晔的建议刘谦很是认同,其实他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只是没有刘晔考虑的细致罢了。
认真听取完刘晔的意见,刘谦立刻根据刘晔的建议起草了一份关于士兵退役的文件。文件中指明,等清理匈奴人的战役结束后,刘谦军除了必须在边境常备的武装力量,其余多余的士兵暂时需要回到各自家乡,一边参与家乡建设一边保持必要的武装训练。
刘晔计算过,刘谦军总兵力应该在六十六万上下。其中南阳郡有十五万左右武装力量,虎牢关驻扎五万步骑,三辅有七万多步骑,东西线远征军共有三十四万,其余还有水军约五万人。
刘谦这厮初始被刘晔计算出来的人数下了一大跳,因为最近刘谦军在数条战线上作战,让他总是感到兵力不足用,印象中他最多会有四十多万兵马,实在没有想到他现在有这么多人马。
刘谦会犯这样的错误也不奇怪,自从他带兵出征幽州之后,南阳郡究竟鼓动多少人参军,这些自愿参军的百姓其中有多少作战有多少修筑堤坝,他也不是很清楚。那就更不用提刘晔率领的幽冀二州兵团和贾诩的凉州兵团了,这两个武装力量都是越打仗越壮大,最为强盛时几乎一天一个数字,让刘谦有点接受不住他们巨大的变化。
接受不了的刘谦,索性也不去管这些军队具体多少人数,反正军械粮草和军饷津贴也不让他操心,全都是各个军团内部自行运作,故而刘谦一直也不知道手中军队具体的人数。
当然,刘谦心中很清楚,眼下六十万人马中,看似兵强马壮不可一世,其实真正有战斗力的合格军人并不是很多,用乌合之众称呼他们也不会错。
刘晔属下二十几万军队中,不提号称十万雄狮其实作战战士只有三万多人的黑山军,不说全族投靠刘谦的乌桓,其中从冀州幽州吸纳的新兵降兵就有近十几万,还有大概六七万是刚刚从并州吸取的新兵,
凉州军中尽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