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汉光熹 > 六百一十五章 中国远古历史和史前文明的关系

六百一十五章 中国远古历史和史前文明的关系

    六百一十五章 中国远古历史和史前文明的关系 (第2/3页)

联盟分裂出去,形成**的王国或者是新的部落联盟。

    也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恰当的解说他们被流放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还能成为部落中的王者,随后变成了各个民族传说中的祖先。

    产生了这两个比较合乎常理的推理之后,刘谦担心汉代的流刑和前代不同,导致判断发生错误,又详细的了解了秦朝周朝和商代的流刑,发现大多和汉代的刑罚基本相同。

    这样一来,刘谦就更坚信他的推测应该是正确的。

    如果刘谦的推测没有错误,不管是这些部落是因为失败还是反叛,都说明了在遥远的古代,华夏主体民族的华夏族,至少已经开始了解中原之外的区域了。

    这种情况延续到了商代的时候,原来分裂出去的华夏族,虽然距离中原距离很远,可是商代强大的武力还是迫使他们屈服,一个个开始向殷商朝贡。

    发源在蜀地的三星堆文明,其文明程度极其发达,武器精良人口众多,四围又被险峻的大山环绕,形成天然的防护屏障,依照常理足以抵挡住中原军队的进犯。可是相对封闭路径又难以行走的古蜀国,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向商朝屈服的命运。

    以三星堆文明代表的古蜀国为例,我们不妨以此推理,就会得出那些没有险关阻挡的地区,他们又凭什么阻挡商朝军队的能力?

    有人也许会说,商纣王的时候,商朝的军队不正是因为和东夷交战而被周武王钻了空子吗?难道从中不能看出,商代还没有征服东夷吗?

    可是,当我们回想一下殷商当初属于哪一个族系,就不难明白,当时商朝对东夷的战争,只能算是平定叛乱而已。

    因为原来殷商就是出于东夷一族,他们和东夷人共同崇拜玄鸟的图腾,如果当时没有东夷人的支持,商朝也没有覆灭夏朝的能力。故而,我们不难推断,商代建立时,东夷族已经是商代的臣民了,商代末期之所以会和商朝发动战争,很可能是其他国内矛盾而造成的。

    在这一点,神话《封神榜》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线索,《封神榜》中提到过,商代为了稳固四方诸侯,就在小诸侯之上设下方伯,一共以东西南北方位设立了四位方伯,平时就依靠方伯治理天下的小诸侯。

    也许有人会说,《封神榜》中的说法有些偏颇,不过历史上的商代却真的出现过方伯这个官职,只是并不像《封神榜》中说的那样方伯拥有世系的权利。商代方伯是根据各个部落强弱实际情况而授予的,目的是为了使各地诸侯为了获得方伯荣誉,而相互消弱相互间加深矛盾,最终来加强稳固商朝的统治。

    据《封神榜》所说,纣王的皇后姜氏是东伯侯姜恒楚的女儿,按照当时东夷族位于商代首都朝歌东方的事实分析,东伯侯姜恒楚应该管理的就是东夷各族了。因为纣王偏爱妲己,害了了姜皇后,由于担心姜恒楚为女儿报仇,就诱骗姜恒楚到朝歌处死了姜恒楚。

    不久后,姜恒楚的儿子姜文焕得知了父亲和姐姐惨死的消息,为了推翻纣王报仇雪恨,就带领着手下两百诸侯反叛了纣王。然后就将殷商的军队拖入了战争的泥潭,直到周武王灭掉殷商。

    《封神榜》虽然只是一个神话,可是书中讲述故事却和历史很为相符,这也充分表明商代末年的殷商对东夷的战争,只能算是一场国内的平定叛乱的战争,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故而,有了古蜀国对商代朝贡的前提,刘谦完全可以相信,当时殷商的军队足迹基本上踏遍了全国的平原,甚至还到达了遥远的北部和西部地区,疆域一定会比历史学家制作的疆域大上数倍。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有人会在遥远的大西北荒漠中发现殷商的脚步,来证明当年商代的强大和兴盛。

    由于黄承彦对商代了解的比较多一些,对商代以前的夏朝和更早一些的历史知道的极少,刘谦也只能去推想一下殷商当年的兴盛情况。

    不过,当刘谦得出殷商无比兴盛的结论之后,他相信,藏在历史尘埃中夏朝,一定也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惊喜。因为,按照殷商对史前科技的态度推理,也许夏朝也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如果设想成立的话,史前文明相对保存比较完整的夏朝,科技力量一定会比商代更强大。

    在此基础上,刘谦进一步推想,或许在夏朝的时候,夏代人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全中国,正是他们扩张征服了拥有三星堆文明的古蜀国,才会让古蜀国依照惯例屈服在殷商的脚下。或许首先到达美洲的并不是殷商人,而是文献记载极少极少的夏代人。

    更是在此基础上,联系到三星堆文明是建立在四千到五千年之前,基本上和黄河文明几乎同时发源的考古事实。刘谦更为大胆的设想,文献中如果说黄帝在荆山炼铜是在湖北荆山的话,以荆山属于神农架山系这一点,黄帝之后的联盟首领,或许会更进一步向南向西探索,那么最后发现古蜀国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更何况,史学家根据三星堆发现的龙、鸟和太阳轮等文物,推论三星堆文化的创造者,是长久活动在我国南方的骆越人。这些原来活动在长江汉水平原上的古人,顺着长江一点点迁徙进入了蜀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