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衣锦还乡 (第1/3页)
1990年5月,宁卫民结算了日本大多数的投机生意之后,带着老婆孩子再度归国。
对他来说,其实这一次重返京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衣锦还乡。
为什么这么说?
就因为此前,尽管宁卫民的个人财富每年都在飞速增长,尽管每次归国都带回来不少让人羡慕的礼物。,尽管他身边的人一直都感到他越来越富有。
尽管许多人惊叹他对国内做出不少投资,还免费捐赠了不少文物,捐献了不少的物资。
但自己的事儿往往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外人只看他忙乎得挺热闹,却不知道宁卫民内心深处,是真的自认为有点愧对家乡父老的。
也觉得多少有点对不起那些跟着他做事,一直都在对他深信不疑的伙伴和下属。
没错,这些年,他的确在京城做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这不假。
但捉襟见肘,覆盖面也着实有限,这些情况却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之所以会如此,也不是因为别的,其实主要就是为了吃到这波泡沫经济的红利,宁卫民不得已把大部分的财产和精力都押注在了日本,几乎没有能力再关照国内。
即使曾经从日本抽离一部分资金,也都被他带到了法国,继续通过金融市场趁着价格低廉,疯狂购入海外的稀缺资产。
大多数时候,他在国内想要做点什么事,往往得去找皮尔卡顿公司借款。
要么是从殷悦负责的服装生意抽调资金,要不就是用工艺品销售,和邮票投机,以及音乐专辑分红的钱,才能勉强支持。
可以说,对国内他就一直在抽血,所有国内人脉关系都在帮他的忙,为他当血包。
但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宁卫民把自己在日本的证券资产和不动产成功清仓出货之后,他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轮的财富收割。
可以说,日本这座宝地已经被宁卫民开垦完成,不但今后再也不用他费心来灌溉,轻而易举就能稳定收获。
反而他还可以把从日本源源不断取得的资源用于长期反哺祖国,让他的家乡和亲朋好友们都能从中受益。
如此,也就有了津门港发生的那件事。
宁卫民不惜赔本赚吆喝,把孙五福从日本收集来的各种还能用的家电和农用机械,用集装箱通过远洋货轮大批量的运送回国。
然后把这些洋落再免费赠送给专业对口,他也认为值得扶植和投资的国内企事业单位,以求能对这些刚刚起步的国货厂家提供一点帮助。
这就是他真正阔了之后,感到手头宽裕了,为反哺国内做的第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
所以别看宁卫民人还身在京城,但他却通过此次的义举已经初步名扬天下了。
且不说这件事在津门港引发了不小的哄动,所有的货场负责人都知道了这件新鲜事,在背后啧啧称奇。
关键是那些受惠于此的家电企业,无不对此感激不尽。
要知道,国内的家电企业此时经营品类单一,各个都缺乏研发能力,面对这种劣势几乎没有人能够避免,或者有办法改进。
偏偏宁卫民出其不意的做到了。
他送给国内各家厂商的东西,都是比较新颖的日本家电,而且无所不包,那等于就是现成的模版。
对他们这些厂家所能够起到的技术启发,和从中获得的借鉴意义,实在太大了。
有些小电扇,电热水壶和烤箱之类没见过的小东西,研究过后直接就能仿制生产。
哪怕是空调,冰箱,洗衣机这类的东西,国内厂家在技术上还暂时做不到日本的水准,但起码还能借鉴一下外观设计,避免同质化竞争呢。
所以这些厂家把东西运回去之后,无不大喜过望,谁也没真的奢望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但偏偏还真的发生了。
于是很快各家厂家的领导,纷纷给大刀贸易公司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同时,无不提出希望能够见见宁卫民和齐彦军,并邀请他们一起来自家做客的。
有些人还专门登报感谢,或是在自家的电视广告里加上字幕鸣谢的。
更有甚者把他们戏称为现实里的基督山伯爵,恨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