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国潮1980 >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衣锦还乡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衣锦还乡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衣锦还乡 (第2/3页)

对他们顶礼膜拜。

    至于那些厂家发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本就是应有之义,更是数不胜数。

    于是哪怕大刀贸易公司一直都很低调,可很快,几乎全国整个家电行业都知道了京城有一个主动把日本货免费送人的大刀国际贸易公司。

    甚至有些地方的轻工局,都知道了宁卫民和齐彦军的名字。

    可以说,他们起码是在国内的家电行业里算是出名了,成了赛孟尝一样的存在,是人人都渴望见上一面的传奇人物,比明星更令人期待。

    但即便如此,这件事让宁卫民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值得夸耀的事儿。

    毕竟日本的情况特殊,他搞到这些洋落的成本极低。

    别人难以理解,也难以做到的奇迹,对他本就属于顺手而为,轻而易举的事儿,根本就不算什么。

    要让他自己来说,这次回国真让他有所期待和值得夸耀的事,还他带回来了二百亿日元的外汇。

    并且打算把这笔相当于十亿左右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都花在国内。

    想想看,十个亿啊,对于这个年代的共和国,这笔庞大的资金那得办多少事儿啊。

    所以宁卫民打一回到京城,就开始了水漫金山一样的资金灌溉模式。

    原本因为去年特殊情况,一直没有进展的龙宫水族馆项目开始有效推进,相当于一亿人民币的日元到账,让原本颇有些怨言的区政府领导一下子就消了气。

    龙潭湖公园的非施工区也直接迎来了基建改造工程,用不着再等什么龙宫水族馆的盈利了,宁卫民直接拨了五百万给陈述平,让他先去买两辆汽车用着。

    然后其余的钱用来盖厕所,换座椅,增设垃圾桶,修葺园区里的道路和建筑,再适当盖一些水榭之类的新建筑。

    至于对待自己投资占绝对大头的产业,宁卫民当然就更大方了。

    除了农业大学那边,宁卫民又增资五百万和对方全面展开人工培育绿色精品食材和寻找各地特色食材的合作之外。

    他一直扶持的两家文化协会,也各自增资了三百万,全面开始提高各行业口述资料编纂图书和为各行老匠人们拍摄纪录片的工作。

    还有他和那些皮尔卡顿公司出来的老同事们,合股成立的公司,也都视情况而定修改股权比例,每个公司由他来分别增加二百万到三百万的流动资金。

    除此之外,宁卫民还给了这些公司额外的一条福利,那就是每个分公司的主事人都可以买汽车了,用以提高办事效率。

    不用说,这一条肯定是最得民心的。

    虽然宁卫民不做冤大头,指定了车型,要各个公司统一购买桑塔纳。

    但能有个汽车开,已经足以满足这些高级打工仔的虚荣心了。

    比宁卫民给他们每个人配个大哥大还让他们喜出望外。

    不得不说,宁卫民算是搔到了他们的痒痒肉,也顺带提高了他们的忠诚度。

    不过尽管如此,宁卫民给他们的待遇也不是最好的。

    毕竟下属也有亲疏远近,亲信之间也分等级高低。

    完全不用怀疑,宁卫民最为厚待的人,肯定还是说是殷悦、罗广亮和小陶他们仨。

    实际上,宁卫民这次回来,也就只给他们仨,每人发了五十万的奖金分红。

    而且对于他们各自负责管理的业务进行注资和新方向的规划,也远超其他人的规格。

    就拿小陶来说。

    宁卫民让他负责管理三轮车生意的同时,还要他去注册组建一个出租汽车公司。

    要说这个出租车公司规模的相关规划,本来是二三十辆面的而已,。

    而且这笔钱原本还要从倒腾邮票的利润里,和罗广亮从东华门夜市代收的摊位费里出。

    但现在不用了,见营业执照不久前已经批下来了,小陶还没找着适合安置的地方。

    宁卫民直接给小陶增资了两千万。

    一是要他直接跟天津那边先定个二百几十辆面的,把公司车辆规模直接扩大到了十倍不止。

    二是让小陶在京城郊区租地盖楼,直接一步到位,把出租车公司的办公楼和修车场都盖起来。

    好家伙,他们一个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