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368船引

1368船引

    1368船引 (第2/3页)

,对官员其实没有禁忌。

    当然,如果带的人多了,值夜官兵也不敢放行。

    只是几个随从,谁也不会过问。

    下午散衙回到家里,魏广德走进后院,夫人就迎了上来。

    “老爷,今日我去定国公府上,已经悄悄把消息透露了一点出去。”

    魏广德摘开玉扣,将玉带递到她手里,随后就脱下一身官袍。

    “嗯,说了就说了吧,松江府那边有消息传回来没有?”

    魏府派去松江府的人离开已经一个多月,算起来到那边应该有半个月了。

    这些人,自然是为魏家采买当地房产、田地的,都在县城附近。

    “随着倭患消失,听说南边土地价格又涨起来了。”

    魏广德又说了句。

    “听说是已经恢复到嘉靖朝二十多年的价格了,一亩上等田地要十五两银子,之前最低才五六两。”

    徐江兰管着家里大事小情,所以对这些比较了解。

    “十五两,也不算贵,我记得去年家书,说江西田地价格都二十两一亩了。”

    魏广德不以为意,十五两的价格,这要算产出的话,肯定是算不过账的。

    买田地,想靠着收地租、农产品赚钱,那是想都别想。

    其实土地在这个年头,更多还是用来做资产配置。

    有钱人家银子太多,又没有其他渠道使用,所以要么就是买地,要么就是挖个地窖把银子藏起来。

    “钱带够没有?”

    魏广德又问了句。

    “那里离南京不远,我写了书信一封,若是钱不够,就直接去南京魏国公府上找我大哥借。”

    徐江兰很随意的说道。

    魏国公府上,就算一时半会儿没那么多现钱,以公府的面子,直接在南京借上几十万两银子也是没问题的。

    “这次家里带去了几万两,南京本来就有产业,我也让他们调集一些银子,还有就是江西老家那边,让他们也送银子过去。

    应该是没问题的,以魏阁老的牌子,难道还怕我们赖账不成。”

    说到这里,徐江兰不免掩嘴轻笑。

    魏广德投资赚的银钱,很多没有送到京城,而是直接水路运回江西老家存放。

    特别是海贸的利润,根本就没往京城送。

    京城这地儿,真要一车车银子往家里搬,怕不是一天时间就闹得满城风雨。

    “对了,你和老妇人说的时候,她们有没有注意到?”

    魏广德随口问道。

    这时候他已经换好便服,看着丫鬟迭好官袍收起来。

    “放心,老夫人当时眼睛就亮了。”

    说到这里,徐江兰又是掩嘴轻笑不止。

    “这么说,说不定今晚就要上门了。”

    魏广德笑笑说道。

    “对了老爷,说起来,今儿老夫人还在说定国公府上开销大的很,就算听你的,参股很多商会,银子赚得多,可花销也增大了许多。”

    徐江兰随着魏广德在屋里正堂坐下,继续说道,“你可得小心拉他们进来,结果抢了你的生意才是。”

    大明朝沿袭旧时规矩,男主外女主内,一般家业都是当家主母在打理。

    至于管家、管事,都是当家主母安排的活计,所以实际上这些女人似乎对银子更加热衷。

    不仅花钱厉害,捞钱也是厉害的很。

    徐江兰之前采买了不少首饰衣妆,实际上就是这些女人相互攀比之下买的。

    “这生意大得很,一家根本吃不完。”

    魏广德很无所谓道,就怕他们不加入,加入了才好,直接把大明带入工业时代去。

    只有投资人多了,才会相互竞争,刺激生产力发展。

    技术革新,其实就是这种竞争中产生的。

    从手工业到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魏广德可是知道,工业时代正常情况下,起码还要上百年以后才会到来。

    因为手工业发展达到极致,限制经济发展,于是才有了人投资改良蒸汽机,以蒸汽机动力拉开了人类的工业革命序幕。

    那应该是十八世纪的事儿了,现在貌似早了太多,估计顶天十七世纪初。

    魏广德确实不能确定当下到底是属于什么世纪,因为这个时候公元纪年还没有产生。

    如果西方已经开始使用公元纪年,以大明此时和西方的接触,魏广德当然是会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