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402分裂的印度

1402分裂的印度

    1402分裂的印度 (第2/3页)

一年一度的突击上报支出的行动,都想抢在年前把账结了。

    为了更容易从户部拿到银钱,各部都会先向内阁上报,然后再拿着内阁批复去户部要钱。

    这样一来,要钱的奏疏雪片般飞进内阁。

    这些奏疏,魏广德、张四维和申时行都只能送到首辅值房去,毕竟张学颜那里,他们打招呼可没什么用。

    就算票拟、批红,貌似也未必能从户部拿到银子。

    “各部递过来的条子太多了,可户部根本就没那么多银子可支。”

    张居正这日召集阁臣商议资金问题,张学颜也被从户部叫来列席会议,当先就表态道。

    “户部可用银钱还有多少?”

    这时候,魏广德只能先说话。

    “扣除年前要发的俸禄和赏赐,还有给九边的犒赏,还有三十七万两银子。”

    张学颜早就算过账,京官的钱不能拖,否则拓沫星子会把他喷死。

    九边的犒赏也不敢拖,关系到边关安定。

    一个不好,不管哪个地方开个闹饷,过年过节的给内阁,内廷搞出不愉快来,他这个户部尚书也不好做了。

    所以,这两笔支出优先扣除后,剩下才是可以支配的。

    当然,户部的小库房里还有十余万两银子,但那是户部的福利,也不能加入这笔银子里。

    “修缮皇城的银子,是否预先拨出?”

    魏广德马上问道。

    他记得清楚,前些天在礼部监督下,工部已经开工对皇城各处进行维修,这笔银子大概是二十万两。

    “呃没有。”

    张学颜犹豫片刻,还是开口说道。

    “明年户部的预算,陛下大婚的费用要排在第一位,优先保证的。”

    魏广德提醒道。

    “户部自会保证陛下大婚一应开支,绝对不会出岔子。”

    万历皇帝大婚,肯定是当下朝廷的第一大事。

    别看现在小皇帝在朝廷的存在感很低,那也是皇帝,早晚要亲政的。

    “其他地方的支出加起来有多少?”

    魏广德开了头,张居正这才开始说道。

    张四维和申时行倒是不用开口,因为他们更多是协助办公,并没有具体分管的政务。

    “一百余万两,其中二十三万两是去年拖欠的银子,今年似乎也该给结了。”

    张学颜低头答道。

    “包括这笔银子,着急支应的,大概有多少?”

    张居正追问道。

    张学颜思索片刻,这二十三万两银子,还有皇城的二十万两银子,再考虑杂七杂八的关系户,很快就报出一个五十八万两的数字。

    “剩余近七十万两的支出,到底有些什么?”

    魏广德插话问道。

    “礼部衙门的修缮,兵部马车驿,迦运河那边还有笔银子,这三项就有三十多万两。

    其他太常寺、大理寺等也都有些费用要结,劝农司也上报在各省建衙门的费用,林林总总有四十余万两银子。”

    张学颜只能简单归类说了下,条子大多已经押在他的书案上,可他是一份都不敢批。

    不然,这个时候让谁提走银子,那些没提到银子的人,可不就得罪了。

    还是把矛盾上交内阁,他们大腿粗,不怕下面人埋怨。

    这就是张学颜打的算盘,也是很响的。

    “那四十万两先押一押,从常盈库借三十万两银子,把这些要紧的先付了。”

    张居正做出决策道。

    礼部衙门的修缮,其实就是会同馆等对外衙门的修缮费用,马上就要接待各国来使,自然不能寒酸了。

    车马驿和迦运河其实可以拖一下,可魏广德还在这里坐着,这些开支也不好拖着。

    “剩下的就给工部,皇城的修缮要继续进行不能拖延,剩下的等明年年初银子回来就拨付。”

    张居正定下银子的出处和用法,就看其他人的反应。

    魏广德很干脆的点头,劝农司那边,稍微拖延几个月问题不大,反正官署的事儿,他可以给条子知会各省先垫支一下。

    大不了,从解京的税银里扣除就是了,反正不会拖延太久。

    大明就是这点不好,朱元璋把财税大权进行分散,不能形成合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