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隆万盛世 > 1560各方准备

1560各方准备

    1560各方准备 (第2/3页)

道利用明暗两手进行调查。

    这也是万历皇帝亲政时间不长,许多过去交出去的权利还没有来得及收回,否则一个圣明天子其实是很难接受自己的亲军居然可以被外朝大臣指挥。

    即便是内阁首辅,也是不行的。

    不过,因为之前就允许魏广德动用锦衣卫办事儿,所以万历皇帝此事还没往这块去想。

    至于魏广德再次退出乾清宫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小小得意的。

    这次上报山西灾情,他是一个人来的,并没有叫上张四维和申时行。

    因为魏广德心里其实就有自己的算盘,看着好像是他一个人扛下所有,独自承担了皇帝的怒火,传出去谁不得说他一声,首辅大气。

    可实际上,通过强调这次山西灾情,多多少少会在皇帝心里种下一颗对张四维不信任的种子。

    张四维是山西人,按说就算不通过山西衙门的上报,他通过家书也会知道山西的情况。

    但是,张四维之前并没有透露出半点消息。

    当然,这并不能说张四维知情不报,或许他也被家人隐瞒,但无论如何都是他的失职。

    魏广德不带他来乾清宫,自然也不能带申时行,否则就是明摆着不信任张四维。

    这对于现今要营造内阁和平稳定氛围的魏广德来说是不利的,所以干脆他一个人来上报。

    就是这样悄然之间,润物细无声的把他不信任张四维的情绪表露在皇帝面前,也让皇帝心里有了这颗种子。

    将来他不管是如何针对张四维,万历皇帝心里多少都会想到此事,进而加重倒向己方的筹码。

    不做不错这话没错,但有时候,什么都不做,一样被人利用,只不过效果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对于低品级官员,这么选择没错,可到了阁臣这个程度,积极争取皇帝的好感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事儿,张四维该做的恰恰就是勇于担当,主动面向皇帝认错,主动承担追查此事的责任,即便是自己家族也涉入其中,也应该大义灭亲,以此赢得皇帝的信任。

    没有皇帝的信任,想要取代魏广德成为首辅,那是想屁吃。

    皇帝是不可能把小家看的比大家重要的阁臣担任首辅一职的,那和让小偷做库管没区别。

    而此时的张四维,满脑子想的还是避嫌,尽量不参与此事。

    何况,他确确实实不知情。

    回到值房,魏广德这才开始处理自己分到的那些奏疏。

    公务还是要办的,只是下午的时候,户部和都察院就把文书递送到内阁,让他知道此事两大衙门已经开始处理。

    魏广德在此刻,也才想到之前万历皇帝在乾清宫说的事儿,希望调集更多精锐兵马助战。

    想想,魏广德还是拿出便条,写了张条子,让芦布安排人送到兵部。

    皇帝的意志,他们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明面上该做的事儿还是要做。

    而之后,自然就是等到了散衙前,把张四维和申时行叫到这里,给他们看看户部和都察院报上来的文书,今天的差事儿就算完成。

    而魏广德给兵部的条子,落到张科手里,倒是引起他的重视。

    此次北军主力是辽东兵马,近半戚继光训练的新兵营被作为精锐投入石见北线,阻挡织田氏家族和北条氏的兵马南下石见地区。

    这个时候,辽东只保留较少的新军策应,再有蓟镇和宣府兵马,北方防线暂时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是为什么调动蓟镇兵马为后援而没有第一时间登船调往倭国。

    辽东、蓟镇和宣大这三地,一向是大明朝廷北方防线的重点,敢调动辽东兵马远征,也是因为这两年戚继光在辽地大兴防御工事的结果。

    历史上,这一时期大明的主要防御工事被放在蓟镇,不过随着戚继光北调,于是就在辽东扎根。

    当然,董一元负责的蓟镇也在边境重要隘口重建了一批镇堡。

    倒是宣府,出长城沿线有山地外,内部是一马平川,几乎无隘口可守,所以重点还是训练两支骑营。

    特别是当初马芳因为对训练的严格要求,翁万达打造的千支百出佛郎机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