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教育 (第2/3页)
这是历史上的奥匈帝国直到一战时期都没能完成的目标,一战开始之前整个奥匈帝国只有40%的人能使用德语,甚至还比奥匈合并之前有所下降。
单就这一点弗兰茨就觉得钱花得值,不过虽然此时奥地利帝国使用德语的人数增加超过50%,然而却有一些隐患。
奥地利帝国的德语使用者太过集中,主要是德意志人聚居区,国内由交通线相连的主要城市,以及皇室庄园和军队。
在广大的乡村和偏远地区,唯二能使用德语的区域就教堂和学校。不过随着下一代人义务教育的普及,德语也将进一步普及。
弗兰茨倒不是想让德语独霸奥地利帝国,他只是希望可以有一种全奥地利帝国共通的语言。
语言无法统一,这个散装帝国始终是一盘散沙,即便是有着强势君主镇压也很难融合,而一旦哪天这个纽带没了就会如同历史上的奥匈帝国一般灰飞烟灭。
很多事情也不得不同时进行,否则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所以弗兰茨一直在避战,至少避免和强国发生正面直接冲突拖累奥地利帝国的发展速度。
除此之外弗兰茨结合历史的教训十分重视对奥地利帝国军队的再教育,愚蠢的政治正确,愚蠢的民族策略,愚蠢的战略计划,愚蠢的军事指挥。
四者共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愚蠢,二十世纪的一支军队,组织度甚至不如公元前的罗马人。
各种自相矛盾的命令满天乱飞,但好在那些士兵既听不懂,又看不懂,只能从传令兵的情绪表情动作上判断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用铁锤去开炮弹箱,结果导致整个炮兵阵地飞上天。
各种各样的错误、偏见和愚蠢造就了史上最为笨拙的一支军队,弗兰茨并不想历史重演。
其实从1848年开始奥地利帝国的数次胜利正在洗刷人们刻板印象中的那支笨拙、迟钝,充满逃兵且无耻的军队。
一个将军带着两个旅的兵力,追击八百名逃亡中只有简陋武器的暴乱分子,在撒丁王国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