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今日之古巴 (第1/3页)
唐·佩奥力的样子几近癫狂,他无法接受古巴的糖料、烟草产量再创新高,港口、道路基础建设一日千里的事实。
看着老友几近癫狂的样子耶罗摇了摇头,开始对着苹果派大快朵颐起来,他已经没钱了,刚刚那份报纸花掉了他兜中最后一枚硬币。
其实弗兰茨从一开始就想好了用机械代替人工,说来好笑此时古巴的农业机械化率比历史上古巴十九世纪末的农业机械化率都要高。
弗兰茨只能说奴隶制害人不浅,古巴的劳动力过于廉价,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他们即便不做任何改变也能盈利。
大量使用机械既减少人力需求,又增加了国内的机械订单,再加上工业规模效应,生产的规模越大就越便宜,奥地利帝国也开始了赢赢赢模式。
不过弗兰茨还没傲慢到觉得机械万能的地步,奥地利帝国与美国南方的交易也是分批次进行。
这样的弹性设计一定程度上替古巴的农业兜了底,同时也增加了美国南方半路反悔的成本。
其实这就是弗兰茨多虑了,美国南方还真没那个胆子违反和奥地利帝国的之间的交易,而且整个美国其实都对这笔交易很满意。
此时黑人和原住民在古巴岛上已经基本消失,参与反叛和不看好奥地利帝国的白人也已经被排除。
弗兰茨很清楚古巴的经济核心是什么,糖和烟草。在战争中主要的良田都没被破坏,被烧毁的基本都是一些产量不高的甘蔗田。
弗兰茨之所以不怕他们一把火把古巴烧了就是因为甘蔗是一年一熟,即便烧了,只要能及时耕种依然不会影响到第二年的产量。
至于烟草、咖啡等多年生的经济作物,弗兰茨提前就让德拉孔查保护起来了。所以古巴的产能才能恢复的如此之快。
相比于西班牙人过去的粗放、低效模式,弗兰茨引进了更先进的技术,仅仅是榨糖一项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古巴人用的水利压榨机,一天只能处理五吨甘蔗,出糖率只有可怜的3%。部分地区甚至用畜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