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今日之古巴 (第2/3页)
甚至人力榨糖,不光效率低的可怕,出糖率更是少的惊人。
然而奥地利帝国的蒸汽榨糖机,一天就能处理五十吨甘蔗,出糖率更是高达9%,这是过去古巴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存在。
除了压榨技术,古巴那些黑奴的种植水平也贼烂,即便是有古巴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亩产量也只有一吨多一点。
(2025年双高基地甘蔗亩产可以达到8吨以上。)
此时世界甘蔗普遍亩产在1.5吨以上,墨西哥的甘蔗每亩产量可以达到两吨以上。在奥地利帝国农业专家的细心指导下,古巴大多数甘蔗田亩产都能达到两吨左右,不过由黑奴负责的田地依然在一吨左右。
榨糖机、收割机、播种机、蒸汽拖拉机、蒸汽灌溉泵整个古巴岛上都充满了蒸汽颇有一种低配版的蒸汽朋克之感。
奥地利语取代了西班牙语成为了真正的官方语言,对于大多数移民来说古巴的土地太过富庶,为此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弗兰茨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这一次白人移民的主要群体来自奥地利帝国本土,爱尔兰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只是作为补充存在。
这次管理起来果然轻松了不少。
移民们大多数来自十分贫瘠的地区,城市的边缘,乞丐、流浪汉、债务缠身的走投无路之人,还有一些压根就是来打长工的,以及相当多的退伍军人。
弗兰茨并非是军事狂人,然而由于一些特殊需要,军人确实是最适合移民的群体之一,毕竟在古巴除了要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维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愿来殖民地碰碰运气的人,他们通常是资深农民、工匠、小商人和雇佣兵。
他们大多数被许诺了工作和新生,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很兴奋的。
与欧洲移民的高调和嘈杂不同,日本移民则要显得低调和安静得多,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们将会进入农田、矿山,以及修路队从事最为艰苦的工作。
不过对于大多数日本移民来说,日子还算过得去,至少他们不必为粮食发愁,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