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8章 雷暴

第8章 雷暴

    第8章 雷暴 (第3/3页)

马上任之后立刻开始行动。

    然而不得不说他的思想还是偏于保守和陈旧,他的想法居然是和英军正面决战。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英军的数量很少,还要分兵占领沿途的城市保证补给线的畅通,一路打到纽约先头部队已经就剩不到一万人了。

    而美国在总动员令发布之后,仅仅是抵达纽约战场的部队就有超过六万人。

    后续还有更多部队,在温菲尔德·斯科特看来只要打掉英国人的先头部队,这场战争便再无悬念。

    然而结局却是让人大跌眼镜,温菲尔德的六万大军在纽约郊外一触即溃,纽约市没做任何抵抗就选择了投降。

    选择正面作战的温菲尔德·斯科特一败涂地,刚刚组织起的新兵虽然充满了热情,但在战场上却是灾难。

    此时英国远征军司令威廉·罗登已经在畅想火烧白宫,收取北美十三州的美好未来了。

    他对英军的随军记者说道。

    “我想无需我多说,今天的战果诸位已经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逆贼在伟大的英国陆军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这已经彻底暴露出了他们的软弱和无能,他们只会落荒而逃,而这座城市居然连抵抗的勇气也无。

    1814年我们的先辈就曾踏足华盛顿,并点燃了那泥巴做的宫殿。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些美国人非但不思悔改,还妄图吞并我们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这一次伟大的英国陆军不会再撤退,我们会彻底终止这场闹剧!让北美十三州重新插上大英帝国的旗帜!”

    威廉·罗登发表豪言壮语的第二天,他接到了要求他立刻撤退的命令。

    伦敦方面终于收到了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印度地区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叛乱。

    事实上总督查尔斯·坎宁也不清楚叛乱的规模有多大,但根据他的初步估计叛军规模将超过一百万,叛乱地区人口将近一亿。

    约翰·罗素揉了好几次眼睛,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也在反复调整自己的眼镜,他们都怀疑是自己看错了。

    可能查尔斯·坎宁总督也想到了这一点,他特意在一串阿拉伯数字之后又用英文写了一遍。

    看完之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倒抽了一口冷气。

    “印度殖民地,大英帝国头顶上的明珠要完蛋了。”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感觉。

    “这怎么可能?如果失去了印度,我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也将无法维系。”

    此时的印度乃是英国的命脉,更是英国全球霸权的基石。如果印度失守,那么英国的整个殖民地体系都将被逼到崩溃的边缘。

    戈登首相再也忍不了了。

    “现在,立刻,马上!必须支援印度!印度绝对不能有失!”

    “那近东怎么办?北美怎么办?”

    约翰·罗素也知道印度重要,但这两处战争已经开打,更重要的是这两场战争的发起都和他脱不开关系。

    “退出战争,和谈!”

    如果此时英国直接退出这两场战争,并承认失败,印度殖民地保得住保不住他不清楚,但他自己肯定是保不住了。

    “可我们真的能全身而退吗?而且我们即便放弃了北美和近东,难道就一定能保住印度吗?”

    约翰·罗素说的也是事实,因为印度距离伦敦太远,否则消息也不会这么晚才传到伦敦。

    唐宁街十号的大厅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因为他们所作出的决定将很有可能决定英国的未来,以及数百万人的生死。

    正如约翰·罗素所说如果放弃了北美和近东,再守不住印度,到那个时候英国又该何去何从呢?

    戈登首相并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听到了约翰·罗素的说法他也开始犹豫了。

    然而戈登首相所不知道的是他的犹豫已经被其他人看在眼中,一些聪明人已经开始研究起自己应该如何站队。

    “首相大人,如果我们现在出兵,军队至少也要半年才能抵达印度。按照坎宁总督所说我们的军队即便去了也未必能镇压的了如此规模的叛乱。

    甚至有可能我们还未到一切就已经结束了。”

    戈登首相狠狠一敲桌子,这些道理他也明白,但这样三面开战英国真的能够承受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