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五十章 闻喜与期集

第一千零五十章 闻喜与期集

    第一千零五十章 闻喜与期集 (第3/3页)

宴。

    因为这些进士通常都选择在唐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举行宴会,所以又有曲江宴的雅称。

    而这个宴会,正式有官府参与,还是后唐的事情——后唐天成二年,诏赐新及第进士钱四百贯,以为闻喜宴之费。

    到了后周年间,这个新科进士的活动,才由朝廷举行。

    举行地点,也放到了皇家寺庙。

    大宋建国后,于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正式改到琼林苑,从此成为定制。

    故此也叫琼林宴。

    老实说,赵煦对这种宴会,不太感冒。

    因为,参与者实在太多了!

    不止新科正奏名进士,都可以参加。

    特奏名进士也能!

    理论上武举进士、算学进士、律学进士等也能参与。

    这就是一千多号人了。

    再加上文武百官,宗亲勋贵们……

    直接奔两千人去了!

    赵煦只是想想,都有些头大!

    关键,琼林宴还是烧钱的大户!

    每办一次,光是酒肉、蔬果就得花好几万贯。

    更不提安保、园林布景以及随同出宫的禁军等开支了。

    所以,自科举放榜唱名传胪仪式后,赵煦迟迟没有下诏确定琼林宴的举办日期。

    这就让很多人焦急了起来。

    特别是特奏名进士们,他们就等着朝廷公布琼林宴的日子,然后狠狠吃一顿赵官家,在赵官家的私人园林里好好游玩一番,然后回乡。

    对这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能沾赵官家便宜,能到皇家园林里游玩的机会。

    所以这些人就把压力,传到了都堂。

    吕公著身为左相,首当其冲。

    赵煦也是叹了口气,知道是躲不过去了,便问道:“左相,国朝之制,闻喜宴一般是什么时候举行为佳?”

    “一般在月末或月初……”

    “好吧!”

    “就命有司,在下月初选个良辰吉日!”

    “唯!”

    “对了!”赵煦忽然想了起来:“今年新科进士的期集局选在何处?”

    吕公著答道:“奏知陛下,今年期集,依旧在太平兴国寺东藏书局!”

    赵煦砸吧了一嘴巴和吕公著打趣道:“太平兴国寺的大和尚们,可还真是佛法深厚,缘法甚深啊!”

    吕公著闻言,笑了笑,问道:“官家,可要臣派人去招呼一声?”

    他听出来,这位官家话里的调侃和戏虐。

    吕公著当然知道,期集局里的猫腻——每次科举后的期集活动,一般都会延续到新科进士们授官、注阙前。

    在此期间,一般期集局的一切开销与用度,都是礼部买单。

    仅仅是这一点,承包期集的团司以及期集活动所在的寺庙,就能从中赚到巨大的好处!

    更何况,因为科举扩招的缘故,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新科进士,都可以参与期集,从而在本科的同年小录上留名。

    同时,也并非每一个参与期集的进士,都可以在期集所任职。

    不能参加期集,就不能在同年小录上留名,就等于白考了科举——没有人脉,仕途艰辛!

    而参加了期集,却不能在期集局任职的话,就等于没有参加期集——你不多跑,不社交,多交朋友,谁知道你谁啊?

    于是,承包期集的团司,还有期集举办地的地头蛇们,就都有了寻租空间。

    他们上跳下蹿,穿针引线,忙得不亦乐乎,也赚的盘满钵满。

    这其中的猫腻之多,外人不足道也!

    吕公著对赵煦能知道期集的猫腻并不意外——毕竟,他可是很清楚,如今探事司的能耐的。

    期集所混进十几个探事司逻卒,不是什么稀奇事。

    所以,他下意识的就以为,赵煦对期集所内的龃龉有些不满。

    但赵煦却只是摇摇头,笑道:“不必了!”

    “大和尚也不容易!”

    太平兴国寺,过去可是有个全汴京城最赚钱的质库的——但,赵煦一声令下后,第一个响应朝廷号召,将质库拿出来与抵当库合并的就是太平兴国寺。

    人家这么听话,自然得给好处。

    更何况……

    这期集局可是一个最好的观察窗口。

    每天,在期集局里都能看到,那些新科进士们的种种形态。

    这可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可能以后再也没有这么好的观察窗口了——谁贪谁奸,谁有能力,谁是废物。

    期集局中虽不能尽知,但最起码可以筛选出最强和最不要脸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