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佛祖,我又赢了!(5.6k求票) (第1/3页)
菩提树下,两人对坐。
洛恩率先发问:
“在你看来,为何众生皆苦?”
“众生之苦,多因不守戒律,放情纵欲。众生心净,则国土净;众生心浊,则国土浊。故需恪守本心,祛五毒,持八戒。”
乔达摩双手合十,侃侃而谈:
“戒杀生,慈念众生,蝼蚁亦可得安;
戒贪意,思念布施,贫富便可调和;
戒淫意,修治梵行,邪欲必不侵体;
戒妄语,言不为诈,欺瞒必不猖行;
戒饮酒,灵台清净,所行皆为正道;
戒耽乐,去芜存真,众生皆得所愿。”
以上,便是通过体察民情,并日思夜想总结出的救世之方,统称为【八戒】。
只要万象万众愿意用心恪守,便可解贪嗔痴慢疑五毒,令世界光明永在。
然而,洛恩却摇了摇头,嗤笑道:
“屁!不杀生,仇恨永无止息。
不聚财,强弱如我何异。
不邪淫,一切有情皆孽。
不妄语,梦幻泡影空虚。
不馋酒,忧怖涨落无常。
不耽乐,芳华刹那而已。
不贪眠,苦苦不得解脱。
不纵欲,诸行了无生趣!”
这是完全不同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古今中外仇恨的终点都是战争和杀戮。隐忍和原谅只会成为过不去的心结,成为咽不下的那口恶气,永无休止,只有杀死仇人才能终止仇恨,只有杀光了,杀怕了,才能结束战争。
我强你弱,我自然要向你索取,作为人上人不就是要踩着那些人下人,才能体现我的强大,才能不枉我辛苦变强,如果人人平等,我还努力向上爬干嘛?
不为了男欢女爱,那么世间恋情都是虚假,都是孽债,子嗣血脉如何繁衍?
不夸耀自己,就像富贵不还乡,着锦衣而夜行,怎么显出我的高贵?
痛苦忧虑,不喝点压压惊?晚上怎么睡得着?压力怎么去得掉?烦恼怎么排遣掉?何以解忧,唯有豪饮!
不趁着年轻力壮去开心快乐?难道等老病残身才去玩?那时候还玩得动吗?还有兴趣玩?还有精力玩?
天天晚睡早起勤奋努力,生命还是免不了步入衰老和死亡,精神身体双折磨,这种痛苦什么时候才能解脱?
不放纵欲望,去享受你的爱好,天天如此严格要求自己,这一生有何意义,又有何乐趣?
乔达摩皱起眉头,反问道:
“那大师觉得该如何治世平乱?”
“以战止战,以杀止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扫除所有不平,让【有能者】来定这万世之规!”
洛恩霸气回答,无形之中流泻出一丝威严,让一旁的潘多拉和波罗斯不敢直视。
乔达摩却如狂风中的婆娑树,身姿依旧挺拔,目光依旧平静。
他捻起一朵花,以同样的口吻,同样的句式反驳道:
“屁!何为【有能者】?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正是有你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世间的污浊才会如此严重。一人起贪心,影响十人百人;百人起邪念,蔓延千人万人。
以杀止杀,仇恨绵延,将永无止息;
以上凌下,贪财聚富,乃为不平之始;
众生共业所感,天地秩序失衡,恶业自此繁多,因而世界化作苦海。
所以,更应见性明心,自悟自觉。然后由一及百,由千及万,直至芸芸众生皆能放下屠刀,世间苦海便是极乐圣地!”
洛恩不为所动,冷笑道:
“就算你这套能说服得了自己,说服得了我,说服得了天下人,但你能说服得了这手握强权的诸天神灵吗?”
“那你呢?就算能杀千人万人,扫尽诸国不平,又能否敌得过这漫天神灵呢?”
“如果我能呢?”洛恩傲然反问。
“那也只不过是为【奴隶】,换了个【主人】。”
两人看向彼此,空气中交汇的目光仿佛碰撞出无形的火花。
说白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
一个主张用威权去治世,一个主张用仁爱去感化。
而这两种观点,也烙印于各自教派的学说之中。
《旧约全书·申命记》有云:“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佛经》则说:佛慈心普覆一切众生,常为众生求慈悲心,度一切苦厄。
但凝视彼此良久,两人似乎读懂了什么,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大笑,共同吐出一个字:
“屁!”
因为,这两个都不是能完美解决的答案。
迦南人睚眦必报,遵行同态复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甚至号称敢“与神搏斗”,结果呢?
流浪千年,难有立足之地,至今还过着举世皆敌的日子。
同样,印度僧众主张忍让妥协,拒绝暴力,结果呢?
被压制了一千年的婆罗门教重新崛起,几乎兵不血刃地驱逐了这些僧众,甚至僧众们视为圣所的那烂陀寺也被入侵到印度的外族付之一炬。
而现在,乔达摩连释迦族的危机都无法解决,又何谈劝这芸芸众生放下屠刀?
所以,任何一条极端的路都注定走不通。
乔达摩双手合十,若有所悟道:
“大师的意思我悟了,施慈悲心肠,亦需霹雳手段!”
“没错,王道为脊,霸道为锋。若要这天下大治,当先施以霸道,扫除不平,后行以王道,治世安民!”
洛恩微笑点头,给出了自己真正的观点。
而这一观点,也同样体现在《圣经》的前后变化之中,
《旧约》中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要求同态复仇,并没有改善迦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