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残破圆明园·咸丰帝驾崩 (第3/3页)
【二、恭亲王奕訢留在北京,全权处理英法事务。】
【八月初八(9月22日)咸丰离开了北京,离开了圆明园。】
……
大唐。
李世民又又又想到了李隆基。
他站起身,来回踱步。
众人看着不明所以。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感觉一阵后辈发凉。
抱紧怀中的杨贵妃。
“三郎,你轻点!”
……
大宋·孝宗时期
赵昚看着北狩二字脸色发黑。
“逃跑就说逃跑,什么北狩。”
而且你非得要用北狩二字吗?!
换一个词不行吗!
“蛮夷。”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一声不吭。
朱瞻基也一声不吭。
“唉……”
老头仰天长叹一声。
“怎么就出了朱祁镇这么一个混账东西呢。”
……
后金。
“去你狗娘养的北狩!”
北狩二字直接点燃了努尔哈赤的怒火。
他抽出腰间宝刀砍着眼前案桌。
“北狩!北狩!狩你妈个头!”
……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崇祯都没南迁啊……”
布木布泰连忙扶住他。
皇太极眼睛发直,盯着地面,喃喃自语道: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在北京安定门、德胜门外再次击败僧格林沁等部清军,法军一部冲进了圆明园,开始抢劫。奕訢等人避走万寿山。】
【八月二十六(10月10日,英法联军司令官照会奕訢,限三天内交出安定门,否则即将城门攻开,清朝官员只得乖乖地照办了。】
【八月二十九(1860年10月13日)中午十二点,北京的安定门向英法联军开放,侵略军列阵进入北京。】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城门,本是王师出征之道此时正式交给英法联军“代为看守”。北京已完全落入英法联军的军事控制之中。】
【而自10月6日法军闯入圆明园进行抢劫后,眼热的英军第二天也入园参加抢劫。灿烂的东方名园顿时成了一个强盗世界。】
……
众皇帝们沉默的看着天幕。
看着那占地五千余亩、中西景观一百多处,如梦幻仙境的皇家园林。
被一大群各种肤色、各种式样的人,闹哄哄地蜂拥而上。
他们扑向一堆无价之宝。
他们用各种听不懂的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
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
一些士兵头顶着皇后的红漆箱。
一些士兵半身缠满织锦、丝绸。
一些士兵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一块块水晶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衬衣里、帽子里,甚至胸口还挂着珍珠项链。
再有一群人,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座钟和挂钟,匆忙地离去。
工兵们带来了他们的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
到处都有人群,他们奔向楼阁,奔向宫殿,奔向宝塔,奔向书室……
而画面的最后。
几十股浓烟升起自园内升起。
圆明园成为一片火海。
熊熊的大火,三日不息。
远在京城里的人们都可以看见西北方向那冲天的黑烟。
天空黯淡,日月无光。
……
【咸丰十年九月初五(1860年10月18日)英军第一师数百名士兵根据额尔金的命令在园中放火。】
【火海三日不息,尘埃与火星,随风飘到城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蒙上了一层尘埃。】
【能抢的,都抢光了。能烧的,也都烧光了。】
【只剩下那些打不烂、烧不掉的石柱,留存至今。】
【昔日金碧辉煌的圆明园,今日已成了一片废墟。】
……
{去过圆明园,人山人海,大多围着西洋楼遗迹拍照.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但我更喜欢去今日已无痕迹,但据说在航空照片上依然清晰的最能反映圆明园特色的中式园林区。}
{风轻轻吹着,乱石枯草在夏日中也透出一种凄冷。}
{也只是一百多年而已,人间已巨变。}
{园子是皇上的园子,烧完之后,周边群众纷纷去捡金碎,对他们而言显然得是喜大于悲。}
{再瑰丽的珠宝与精巧的古玩也掩盖不了盛世的崩溃,民心已不在,大清也该亡了,唯一可怜的是草根的民众。}
{残破的圆明园是最鲜活的历史。}
……
【咸丰十年九月十一(1860年10月24日)奕訢来到了北京城内的清朝礼部大堂,与英使额尔金签订了《中英续增条约》(又称《中英北京条约》),并互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次日,礼部大堂上再次上演了相同的一幕,奕訢与法使葛罗签订了《中法续增条约》(又称《中法北京条约》),并互换了《中法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规定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归英属香港界内”,准许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购买田产,赔偿英法的费用各增加到800万两白银。】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二(1860年11月4日)清廷被迫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余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国。】
【后来俄国通过勘界谈判,在中国西北又强占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获利者,总计侵占中国一百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1861年8月22日)在丧权辱国的羞辱和惊慌恐惧之中,咸丰病死热河。】
【享年三十一岁。】
历代皇帝会不会看到圆明园被毁而有感触呢?
我的回答是不好说。
考据之风是从清朝开始正式刮起的,因为文字狱的缘故,文人不能多说话所以只能把精力放到考据上。
而看一下历代史书,对于王朝初年、末年毁灭“古迹”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想。
毕竟真要论到破坏古迹,太平天国远超联军和后面。
园子在他们眼里就只是园子。
要说感触,也只能是外夷打进来了,这是莫大耻辱。颜面有失。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前朝历代皇帝认不认清朝也很难说。
有些事情还是不深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