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赢政:以后你儿子就是我儿子,我姑娘就是你闺女! (第1/3页)
【评价E级·得零分】
……
{戊戌变法有很多都是非常荒唐的做法跟言论,比如说弃疆、藏地来换钱,聘请伊藤博文当清廷顾问,搞中、日、英、美合并对抗俄国……}
{其实整个清政府都很离谱,所以戊戌变法才显得不那么离谱。}
{清政府其实并不离谱,他们是封建帝制,他们的行为国外同类情况,反应是差不多的。}
{家天下的清朝思考方式如此,但是在此之外,他们是支持改革的。}
……
大汉·昭帝时期
刘弗陵将竹简卷起,放入锦套内,缓缓道:
“清廷的基本逻辑是防内部造反加防外国入侵。”
“这是他们想要改革的出发点。”
“但戊戌变法,在这两方面上都是最极端的。”
“清廷里的激进派在他们面前都显得很保守了。”
霍光保持一个最基本的态度,平静道:
“因为真正去国外研究问题的,并且回国实事求是践行的,少之又少。”
“变法的群体并不筛选,只要是目的相同就是自己人,就能参与国家大事。”
“这势必会吸纳众多眼高手低之人。”
“而没有切实体会,朝堂上有无根基。”
“这种人在高层太多,当权者会就用更粗暴的方式镇压。”
“清朝的皇权力量太大了。”
刘弗陵想到这个也有点子头疼。
皇权,这是皇帝的命啊。
事情到此进入一个悖论里。
戊戌变法离谱,但基本思想上是为国。
而朝廷考虑的是忠君。
问题是,骂的就是忠君……
……
炎汉·灵帝时期
“慈禧倒是属于一个标准的君主思维。”
刘宏觉得慈禧这个人挺有意思的。
你说她保守吗?
她要是保守怎么垂帘听政?又怎么可能有百日维新?
她自己本身的存在就违反了保守派坚持的祖制。
你要说她改革?
她又不在乎大清王朝的具体现状,只要切身利益。
“当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相符合时,她支持一切改变。”
“当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相违背时,她紧紧握住权力。”
哪有那么多大公无私。
刘宏想到自家事。
两汉四百年不也就一个汉文帝吗……
别说四百年大汉……
几千年的历朝历代里也就一个汉文帝啊。
但你把汉文帝放在晚清这个路局面上……
变法就是成功也不过是多活两年罢了。
“无解啊……”
……
【外交策略:清朝对自己一直没有个清晰的认知。】
【1882年,世界历史的走向正发生着极为微妙的变化。】
【在欧洲,因列强海外领地争夺日趋激烈,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结成了军事上互为奥援的“三国同盟”,开启了强国之间以军事结盟形式进行对抗的先例。】
【它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先是出现了针对德国的法俄同盟,然后又有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最后演变成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美国,艾伦·阿瑟总统签署批准了著名的“1882年排华法案”,世界范围内的种族歧视进入一个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阶段。】
【而已启动改革整整二十年的清朝,仍完全看不清世界舞台上的这些风云变幻。】
【他们不知道欧洲发生了什么,也不明白《排华法案》的由来与后果,更不清楚世界在以怎样的眼光打量自己。】
……
大唐·玄宗时期
“可算了吧,大清不是看不懂,是一点没看。”
李隆基结合康有为等人的说法与清朝朝廷的态度,顿时明白了。
“但凡看了,早知道合邦所图为何了……”
李泌虽然能理解,但依然大为震撼!
“康有为等人所言,若是甲午之前应该是有几分可行性的……”
“可甲午之后……”
李泌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
李隆基轻哼一声:
“这事它就不可能成。”
“光绪是没掌权呢,等掌权他就明白了。”
“后面指不定要出多大乱子呢。”
李泌想着清朝皇帝的态度……
乾纲独断……
大概率可能就是把那些什么外国人赶出去,然后外国人再起战端吧……
“也是……无非是把甲午之战推后一段时间而已……”
……
【1868年,美国前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清廷与美国政府签署了《中美续增条约》也就是《蒲安臣条约》】
【该条约的第五、六两条,明确规定中美两国政府均允许本国人自由移居到对方国家,承诺以“最惠国待遇”来对待彼国侨民,意即两国在移民问题上权利对等。】
【该条约签订的时代背景,是美国横贯东西的中央太平洋铁路迫切需要中国工人。】
【参与该铁路建设的华工人数,总计约为一万三千六百人到两万人。】
【他们承担了工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在没有挖掘机、电钻等现代筑路工具可用的条件下,使用原始的铁锤与钢钎,自崇山峻岭间的坚硬岩石之中开凿出能容纳双轨铁路的隧道。】
【约有一千两百名华工在工程建设中死亡。】
【华工群聚美国西部加州等地,自然会与美国本土劳动力发生竞争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