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八百零八章:戊戌六君子

第八百零八章:戊戌六君子

    第八百零八章:戊戌六君子 (第3/3页)

萌生出“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思想,导致他无论对年轻的皇帝还是老迈的太后,都缺乏认同感。】

    【这是一个缺乏共识的改革,它注定会失败。】

    ……

    大清·光绪时期

    光绪现在情绪十分萎靡。

    “天幕是什么意思……”

    慈禧看着开始逃避的皇帝,面无表情。

    改革变法哪有那么容易的。

    皇帝还是稚嫩。

    “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别瞎折腾了。”

    听着慈禧这话,光绪一顿火气,出言讥讽道:

    “若不垂帘,何由至今日。”

    慈禧冷眼看着他,森然道:

    “若不垂帘,由你何也。”

    光绪气急又无从反驳。

    一挥袍袖,大步离开,只留下一句。

    “朕连那汉献帝都不如!”

    慈禧冷冷的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

    “喂不熟的白眼狼……”

    ……

    【甲午年,朝中存在着帝后角力。】

    【但光绪皇帝自亲政至甲午年,不过短短五年时间,当时朝廷内外的重臣,均与慈禧太后有着长期共事的经历。】

    【这些重臣,对太后自1861年以来的执政,基本上都是认可的,对年轻、缺乏政治经验的光绪帝则心存疑虑。】

    【慈禧太后在制度上也控制着朝廷的核心人事大权,光绪没有办法无视慈禧的意志而任用私人。】

    【“帝党”在甲午之前并没有成型,直到戊戌年,“帝党”才彻底成型。】

    【其原因就是清军在甲午年的惨败。惨败引发变法的思潮,也折损了慈禧的政治声望。】

    【作为清廷权力的实际掌控者,慈禧被许多人认为需要为甲午年的惨败承担责任。】

    【这种想法以康有为、梁启超和军机四章京为代表的士人。】

    【当慈禧的保守形象日趋固化,光绪的开明形象也在逐步上升。】

    【当康有为试图通过开设制度局、懋勤殿,以及引进李提摩太、伊藤博文等外国顾问,来拓展帝党权力的边界时,帝后角力遂不可避免地被激化成了流血冲突。】

    【“戊戌六君子”被杀,慈禧宣布恢复训政,光绪则被软禁。】

    【帝、后关系,至此彻底破裂。】

    【评价E级·得零分】

    ……

    {题外话,故宫没有光绪皇帝的照片留存下来。}

    {1990年,故宫出版社出版《故宫旧藏人物照片集》。1994年,故宫出版社又出版《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收录有故宫博物院所藏慈禧、奕譞、奕訢、载沣、光绪帝后妃、溥仪、婉容、文绣、太监宫女、八国联军乃至入宫表演的戏剧人物的诸多照片。}

    {唯独没有光绪的照片。}

    {据这两本书披露,“在紫禁城内,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才由年已六十九岁的慈禧太后开始用照相机拍摄个人照片”,“这些照片及底片,在1924年11月5日溥仪迁出故宫后,全部由故宫博物院集中保存下来”。}

    ……

    大清·康熙时期

    “你先等会儿!”

    康熙直接锁定锚点!

    溥仪迁宫?!

    “什么叫迁宫?”

    胤禛小心翼翼道:

    “可能是洋人打进来,然后又跑了吧?”

    康熙沉着脸一言不发。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算着年头。

    “1924……距离过了甲午也没多少年了。”

    “你说……算了。”

    弘历看着问到一半不在问的阿玛,也不知如何开口。

    ……

    而此时众皇帝也在群里看到这么一句话。

    『乾隆帝:诸位,我们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一时间,确有恍如隔世之意。

    ……

    {对于故宫内无光绪照片传世这件事,书中给出了一种解释:慈禧热衷于为自己拍照、树立个人威仪之时,倡导变法的光绪皇帝一直被她长期软禁于瀛台之际。这又不难使我们理解:何以故宫旧藏慈禧照片如此之多,而光绪皇帝的照片一张也没有。}

    {而这种解释,可以在德龄的《清宫禁二年记》中得到佐证。}

    {德龄喜好摄影,为慈禧做御前女官时,曾在宫中摆弄过摄影仪器。据德龄回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光绪皇帝谈及外国画师为慈禧绘制油画一事。}

    {光绪流露出一种也想绘一幅油画像的情绪,却又自觉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慈禧不会同意。}

    ……

    曹魏。

    刘协看着天幕,平静道:

    “看来,我这个废帝算是所有废帝里结局中上的了。”

    曹节不知该如何开口。

    刘协却笑道:

    “能留命在,已是大恩了。”

    老刘家祖训:

    保命第一。

    不知道能不能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