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战后处置 (第2/3页)
如此一来,吴懿兄弟俩不但没有因为刘封的夸奖而喜形于色,心里更是惶恐不安。
一咬牙,吴懿、吴班二人竟直接出列伏地请罪起来。
吴懿颤声道:“臣等昔日愚钝,为刘璋所惑,不自量力,抗拒王师,实乃逆天而行,罪同反叛。将军不念旧恶,许我等戴罪立功,已是天恩浩荡!“
吴班亦叩首泣告:“败军之将,蒙将军收录,如草木再逢春露,痴儿重遇父母。岂敢当‘功臣’二字?但求日后能改过自新,为将军执鞭坠镫,以赎前愆!”
吴懿、吴班的态度相当恭顺识趣,不但让刘封连连颔首,就连一旁甘宁等将领也改变了态度,不再以敌视的目光盯着两人了。
“二君何必如此自辱,尔等能够及时反正,便有功劳,不必过于自轻。”
刘封将他们扶起:“东州兵马,还需二君多多费心安抚。不过日后此部兵马终要融入左幕之下,届时还需两位多加支持。”
吴班赶忙表忠心道:“将军待我等恩同再造,东州将士得遇明主,实乃三生之幸。末将在此立誓,必竭尽心力安抚部众,等待将军调令,绝无二话。”
随后,刘封又当众下令,让顾邵等人整理军功,随后因功叙职,升迁拔擢,发放赏格等等,并定下明日大飨全军,犒劳士卒。
一番封赏,皆大欢喜。
刘封最后起身,举起茶盏,面向堂内堂外所有下属,高声道:
“此战之功,归于众将士!今日之赏,略表寸心!然尚有曹子脩、司马仲达,杨德祖未擒,广汉、汉中两郡未靖,望诸君再接再厉,随我挥师西进,直取涪城,扫清两川。”
“愿随主公,直取涪城,扫清两川!”
繁城县府内外,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起,声震四野,预示着左幕军的下一个目标,已是曹军在益州境内最后一个据点——涪城。
**
涪城。
曹昂带着司马懿、杨修、曹恭等人自战场脱离之后,连夜赶路,马不停蹄,终于在次日傍晚抵达了什邡。
在什邡草草补充了物资,休息了一晚,曹昂等人又出发前往涪城。
在什邡的当天下午,司马懿曾经建言曹昂将储蓄在什邡的物资全部焚毁。
这里是转运至绵竹,涪城的重要交通据点,储存了三十多万石的各类物资,若是落入刘封手中,显然会使得对方手中的物资变得更加充裕,也就更能随心所欲的用兵。
可曹昂思考再三,最终婉拒了司马懿的建议。
这其中固然是有曹昂心还不够狠的缘故,但更多的却是曹昂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眼下曹昂虽然还有涪城可奔,可明眼人都清楚曹氏在蜀中已经可算得上是穷途末路了。即便曹昂抵达涪城也无济于事,不过是多苟延残喘些许时日罢了。
曹昂年纪轻轻,又有偌大的家业,自然是不想死的,何必在这个时候还要焚烧物资呢?
此举若是放在成都时,那还能起到逆转局势的可能,可现在不过是穷鼠啮猫之举,除了能激怒刘封和蜀中士民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好处了。
这才是曹昂婉拒司马懿的根本原因,否则当初成都时司马懿要放火,曹昂又为何会同意呢?
见曹昂拒绝了自己的建言,司马懿又建言曹昂尽起什邡城中骡马大车,连带着什邡的两千兵马一块儿带走。
对此,曹昂欣然接受。
繁城都败了,什邡如何能守得住?
能带走多少物资兵员就带走多少,也有利于在涪城的坚守待变。
于是,曹昂当日就下令整理骡马车辆,次日一早,带着一百多辆大车,以及两百多匹骡马牛,以及万余石物资朝着绵竹而去。
到了绵竹之后,曹昂又如法炮制,尽量带走了绵竹的战备物资。
抵达涪城县境内时,曹昂兵力已经恢复到了八千余人,还带着四千多青壮,押运着三百多辆大车,以及六、七百头骡马牛。只是这八千兵力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