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那就苦一苦百姓吧 (第2/3页)
些山河中夹着的平原,也能进行机械化生产。
更重要的是,把山河四省的人多赶出一些,不仅可以让留在家乡的百姓生活上一个档次,也可以让他们不在大拓殖时代被远远甩在后面。
李成杓正是这一切的见证者,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在怀安县的西河屯堡、洗马林堡、柴沟堡、渡口堡等,大量做的太过分的当地豪强,都被清查了出来。
李成杓在军中上过学,能识三百个字,算千以内的加减法都没问题,因此被征辟为叶巡检的临时吏员。
他心惊胆颤的看见,光是这一个月,怀安县十一万人中,就有一万多要被从家乡迁走了。
忙活一个月,李成杓回了一次家,饭没吃两口,大嫂就拿着一匹上好的松江布,在他身上比来比去的。
李成杓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他的彩礼。
“洗马林堡的翁家最近按人头分了地,他们人多,一下就有七百多亩,据说连肚子里怀上的都算,都给地。”
大嫂眼睛都笑的眯成了一条线,这小叔子回来一住就是半年,终于看到回头钱了。
“翁家四姑娘一眼就相中你了,只要你同意,以后直接去她房里歇息就成,保证伺候好你。
等到怀上了就再给五匹松江布,要是生个儿子,就一次性给你二十匹!”
李成杓听得嘴角直抽抽,半晌才感叹一句,“这他妈的是个什么鬼世道,我这是爷们呢,还是个卖屁股的小白脸啊!”
李成杓骂的有道理,因为目前在大虞,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在婚姻这一块,能魔幻到后世人都目瞪口呆的程度。
除开经济很好的江南和岭南,神州大陆上很多地方的婚姻习俗,竟然向着少数民族走婚制方向,反向前进了。
这是因为人口大量流失,特别是男性资源流失以后,人成了一种相对稀少的资源了。
比如翁家,翁老爹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按男子八十亩,女子四十亩地算,加上他们两口子不算孙辈就有四百四十亩地。
但要是他嫁一个女儿出去,立刻就得被分走四十亩。
相反,如果他不嫁女儿,这四十亩地就永远是他的,要是女儿再给她生个外孙,十二岁之前是二十亩,十四岁之后,男孩八十亩,女孩四十亩。
除此之外,因为只要不分家就不会析产。
不析产,这一家的生产资源都是翁老爹一个人掌握的,儿女们说是有地,但实际上跟他的佃户差不多,孙子外孙子也是他的佃户。
所以他压根就不想嫁女儿,只想招赘婿。
可别人也不傻,不会把儿子送给他,这可是不单是儿子,还有八十亩地的产权呢。
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奇葩的现状,翁老爹直接给彩礼,招一个男人到女儿的房间里。
这个男子的田亩不会带入翁家,但必须在这种跟走婚差不多的持续时间内,帮翁家干点农活。
这样翁家也不用失去女儿这四十亩,如果女儿怀孕,反而还可以找官府申请应得的田亩。
甚至由于男人大量流失,男女比例差距过大,有人家不但照常给彩礼,还不要男方帮他家里干活的。
也有男子不要脸,坐地起价,索取十几二十块银元天价彩礼的。
大哥李成良也叹息一声,他也觉得看不懂这世道了。
因为就他这三十多岁结了婚了,也有人上门来说,对方不给彩礼,他也不用给对方干活,留个种就行。
哎,道德沦丧啊,就是那家闺女长得丑了点,不然。
“大嫂,你还是帮我回了吧,我李成杓不是给人上门的人,我未来要堂堂正正的娶妻生子。”说完了,眼看大嫂有些不高兴,李成杓又顺带甩出两块银元。
“这是这些天跟着巡检大人办公的饷银,大嫂照顾一家人起居实在辛苦,找个日子让大哥送你去县城,自己买几匹好布,做两身衣裳。”
李成杓还是有点见识的,知道目前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持续。
田土总有分完的一天,像翁老汉这样为了一点田土,不顾女儿名节,与汉家伦理道德相悖的人,哪怕是便宜丈人,他也不想认。
他李成杓读过书了,已经有了更远大的理想。
不过等第二天回到县城,现实立刻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叶巡检亲自找到他,希望李成杓押解这次犯罪要被赶走的三百多人去辽藩。
“你也看到了,咱也不瞒你,这辽王殿下是愿意用三十块银元和两个菩萨蛮换咱的汉家儿郎,可是总得有人去拿这钱,去把菩萨蛮带回来啊!”
叶巡检两手一摊,“如果咱们不派吏员自己去押解交割,就只能交给万全县的人,他们愿意一人给咱们两块银元。”
“什么,两块银元够干什么的,只给两块银元,咱这三百人才六百银元。
算上上缴县衙库房的,上下分润的,咱们落到手里恐怕只有一百银元,二十几人分,一个几块钱,这还不如不要。”
一听两块银元,本来就准备借着找个机会多分润点的李成杓,直接就红温了。
他们这些临时征辟的书吏二十多个呢,一百银元够干什么的。
叶巡检也是一脸无奈的表情,看着李成杓说道:“要是咱们自己去押解,沿途吃食在驿站凭张家口厅开出的牌票,就只用付三成的钱。
至于住嘛,驿站的马棚牛棚柴房,不用那么讲究。
这样算起来,这押解路费一人五块银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