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到此为止会更好吧 (第1/3页)
嗯,这本书可能到此为止了。
原因很简单,我实在没能力去从零开始,构思两场既能够体现出每个人的特点,又不至于被老玩家骂的LOLBO5了。
群里的好兄弟一直鼓励我说,只要我能够把这部分剧情撑过去,接下来就可以研究研究其他的电竞项目了。
但事实是我压根没有能力将“这部分”撑过去。
所以在纠结许久之后,我最终写下了这个章节,来总结我自己的彻底失败。
我怎么把这本书给写烂成这样的。
细细想来,或许在开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命运就已经被定下了。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全职,读过原作,看过一些年代久远的二创,但不混圈也不磕CP。
LOL,算是看LPL的老观众,但游戏浅尝辄止,水平甚至是出了人机房就铁定会被暴打的级别。
与其说我是作为一个粉丝或者玩家或者读者的身份开了这本书,不如说是我偶然得到的一个灵感。
也就是“全职高手的电竞体系到底合不合理。”
有关这一点我17年的时候就在B站上看到过有人研究这个的视频,后续几年又陆陆续续地在蓝色高端论坛之类的地方看到过相关的讨论。
结合那段时间看电竞比赛比较多的我还算是比较懂电竞俱乐部,比赛等等的运行模式,所以让我写一篇有关这个的议论文,难度还是不大的。
与此同时,大概是偶然的工夫,我跑去重温了一下全职高手,发现和中学时初看的感受又不同,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为啥叶修不直接和嘉世爆了?
无论网上对此有多少种解释,我都没办法让自己去完全信服。
两者结合,这本书开头的雏形就在我脑海中显现了。
正好那段时间我颇为沉迷于某种娱乐性的写网文开头活动,各种同人的原创的开头写了差不多十来个,这个想法就成了其中不太起眼的一个。
开书时候是我大三的清明节,那时候我在北航混着日子,看着自己的绩点好像够不到保研线,正寻思着要不要开始复习了。
于是寻思着清明再玩一玩吧,胡思乱想瞎写一点东西,清明结束就该准备复习的事情了。
于是我随意地将我那一大堆开头之中的一个拿出来改了改,然后发在了起点。
不出意料,最开始那段时间压根没有人签我,书就这样一路滚进了交叉审核之中。
我也没打算多想什么,便寻思着4月6号再更新一章,便可以回学校继续复习大业了。
结果就在4月7号我上课上到一半,老大在交叉审核中把我捞了起来。
手足无措的我那段时间这才正式开启了网文生涯。
之后那段时间或许是最快乐的日子了,书的数据很不错,排名每一天都在暴涨,内心狂喜的我也就卯足了劲开始码字。
那时候压根没有大纲,想到什么写什么,脑海里浮现什么名场面就写什么名场面。
可以说这本书最高光的时刻都在那么前一百章了。
一路冲到新书榜前十,杀进三江,在这样一个最高位中迎来首订三千的高光时刻,那时候我真的信心满满。
我觉得我一定能够好好写下去的。
但是就像我说的一样,祸根从我开书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埋下了。
这本书的前一段就好像是RTS游戏,作为作者的我和作为主角的裴云腾一起站在高位视角,这里开一个联盟,那里挖一个潜力股。
用现实电竞完备成熟的体制去降维打击蝴蝶蓝老师在十余年前那个电竞极度不成熟的年代凭空构思出来的电竞体系,很不体面,但很爽。
除此之外,现实和全职里的人物大乱炖组战队,这样的内容我写得来,同样看点也满满。
这两大爽点,成为了这本书前期高歌猛进的基础。
但无论是构建体系,还是乱炖组队,其实都不是能够写得太长的内容,当这些内容在前期被铺陈得差不多了,后期就势必会要求我给出新的爽点。
开书的时候我想得蛮好的,后期就写比赛嘛,哪怕和其他联盟文差不多了,但考虑到有叶修这些全职角色的参与,应该写起来会有意思一点点吧?
想得很美丽,但现实很残酷。
从布局商业体系和建队过渡到正式打比赛,就像是从RTS骤然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