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袁绍之亡 (第3/3页)
状,心下叹息了一声,自家的这个老二,能力虽然是一般般,但孝心却是一等一的,是故就算袁熙近来连连兵败,但现在袁绍却是不愿责备于他,只想和袁熙述一述父子之情。
接下来的几天,袁绍在袁熙和袁尚两位孝心满满的子嗣的陪伴下,渡过了几天开怀的时光,可欢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袁绍的病体一日不如一日了,让他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念及后事,袁绍再度遣使朝歌,欲召还袁谭,不过使者此行朝歌,最后还是无功而返,袁谭辞以病体虽是稍愈,可沉疴之下,他还需静心调养,却是不能远行奔走。
‘竖子,竟敢搪塞我。’袁绍有些生气,他知道袁谭还在病中,可他这位老父亲就快离世了,依着孝悌之义,就算袁谭只能卧床,也须连人带床一起搬运到邺城来。
可袁谭却是不愿前来,足可见袁谭眼中没有他这位父亲,连他最后一面也不愿见,和袁熙、袁尚二人的孝心形成了天然对比。
一念至此,袁绍再度遣使,着人南下朝歌告诉袁谭,如果不想见他最后一面,就待在朝歌不动。这一次,使者飞马回禀,袁谭动身了,看起来,袁谭还是不敢做个忤逆的儿子。
收到袁谭动身北上的消息,袁绍着使者嘱咐袁谭不必急着前行,他一方面愤愤然于袁谭前面的连番推辞,一方面又关怀袁谭的身体状况,担心身处病中的袁谭强行出行恐有不济。
对袁谭表以严苛和关切,两种心思在袁绍心中纠缠了起来。
如此再过了一日,这一日入夜时分,袁绍忽感大限将至,双眼视物变的朦胧了起来,就连在身前的人也是影影倬倬,他急遣侍从,让侍从招来邺城重量级的文武,以及身在邺城的两位子嗣——袁熙和袁尚。
不多时,邺城文武挤在了袁绍的卧室中,目光聚在侧躺床榻上的袁绍,静候袁绍给出关系到河北未来命运的吩咐-——即是嗣君之位的归属,以及扶保幼君的重臣以名分。
袁熙和袁尚,二人位置靠前,只在袁绍的近榻处。
“尚儿。”袁绍呼唤了一声,他举目不能视物,眼前一片朦胧,是故虽然袁尚近在方寸,他却是扫视不到袁尚的位置,只能通过虚弱的呼叫,以及伸出手试探袁尚的方位。
袁尚闻言,他近前一步,贴近了床榻,眼眸中包含泪水,他凄凉的道了一句:“父亲,孩儿在这。”说话间他伸出手同袁绍摸索的手掌牢牢的握在了一起。
在听到袁尚的声音,以及同袁尚双手相握,袁绍似是回光返照般,他竟是朗声宣言了起来:“诸卿,孤诸子之中,以幼子尚最贤,且最为孝悌,而如今大争之世,非常之时,孤不得不行非常之事,是故孤意立幼子尚为嗣。”
“臣下唯明公之令是从。”田丰和沮授联袂上前,恭声应了下来。
而后逢纪、苏由等袁尚派系的文武,纷纷跟着上前领命,间或带动着中立的文武一同应声,此中郭图、辛评等袁谭派系的文武,虽是心下不愿,可大势所趋,也只得低声应了一句。
见无有异论升起,袁绍接着言道:“田别驾,沮治中。”他唤起了田丰、沮授这两位冀州首席的重臣:“孤本欲同卿等共举大事,可天不假寿,奈何中道夭折,今令幼子尚继位,还望卿二人善加辅佐,匡正得失,不使河北危殆。”
“明公…”田丰本欲应下,可一声明公唤出口后,他便涕泪横流,不能发声。
沮授代为应下,他哽咽道:“臣和别驾必当尽心辅助公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袁绍双目微微阖起,风烛之时,他强撑着讲了这么多话,却是力不从心了。
人之将死,袁绍还顾过往,年少意气风发,青年临朝攻杀阉宦,中年出奔,不数年而有河北,可谓是极尽辉煌的一生。
恨只恨,未能生前一统天下。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袁绍发出了人生的最后一句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