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王母石,火器经 (第2/3页)
他们这小队,又将何去何从……
…………
上清宫的琉璃歇山顶,刺破云海。
随着山风掀起松涛,宫殿八角飞檐下,七十二只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随即道童拽起撞木。
咚!咚!咚!
恢弘的晨钟声响彻群山。
上清宫外,早已是人头攒动。
首日祭祀开会,次日开窖收宝,今日是最后一天,也是各种灵材宝物交换的时间。
开窖大会并非年年都有,这种规模的更少,各门各派自然不会错过,早早便已来到上清宫外等待。
李衍等人也在其中,与不少人寒暄。
这些势力,不少都是老相识。
比如太白山斗姆院、华山纯阳宫、武当真武宫、武昌宝通禅寺、广德寺…
虽然来的不是熟人,但也都见过,关系不错。
不知不觉中,李衍已攒下不少人脉。
当然,也有人离他远远的。
比如陕州商山教,他在长安时便和岳法崇发生过冲突,再加上申三酉所在的冥教与商山教不对付,所以也懒得搭理。
江湖厮混便是这样。
少不了朋友,也少不了对头。
而这一切,也落在有心人眼中。
蜀王宫一战,他本就名扬天下,如今交谈者,皆是玄门正道势力,更让不少人心中开始评估。
比如通天教的地龙子,在远处默默观望,虽面色阴沉,但眼中却出现了一丝忌惮…
还有前日风光无限的梅山法教唐九。
这矮胖老者看着人群中的李衍,若有所思,犹豫了一下,便走上前来,微笑拱手道:“李少侠,老夫梅山唐九,久仰大名啊…”
周围玄门正道的人心领神会,知道他们有话要说,便找个理由纷纷散开。
李衍也微笑抱拳道:“见过唐长老,邹会长的信我已收到,看您满面春风,事情多半已解决了吧?”
“运气好,裴大人帮了忙。”
唐九哈哈一笑,随后一脸正色开口道:“虽说事情已了,但李少侠愿意出手也是给面子。我梅山法教从不亏待朋友,此物还请收下。”
说着,从怀里取出一本册子。
李衍接过册子,只见上面写着《梅山火器法纂》几个字,有些疑惑道:“恕在下学识浅薄,此书看模样是刚写?”
唐九看了看周围,并没故意遮掩,微笑道:“自我梅山创出火器术法,神州各地的道友们,便汇聚而来,互相参悟研究。”
“我梅山并非心胸狭隘之辈,可惜外教不拜翻坛老祖,学不了术法。”
“但我神州人才辈出,这些都是各路道友总结的思路,或许将来不久,他派也可修得此法。”
“听闻十二元辰擅用火器,老夫就将《梅山火器法纂》相赠,希望诸位大展宏图…”
此话一出,顿时引得人人侧目。
李衍立刻瞧出了对方心思。
第一天的大会,虽说梅山法教出了风头,又投靠朝廷进入兵部,前途不可限量,但也得罪了不少玄门同道。
此举,一来是要展示梅山法教气度,二来也是要收买人心。
如无意外,肯定会有人心动。
而这册子也必然会送出很多本。
火器术法这条路上,梅山教已走上坦途,占据先天优势,即便别人研究出法门,也能借鉴,永远占据上风。
怎么算,都不亏本。
果然,当即便有人迫不及待前来搭话。
李衍也不在乎,退到一边查看册子。
翻开首页,便是此书由来。
正如唐九所言,汇聚了不少玄门高手心血,其中有些还颇有名头。
李衍迅速翻阅了几眼。
只见卷一写的是《火器形制篇》:
“火器者,外借金火之烈,内蕴阴阳之变。梅山九炼法:硝磺为骨,朱砂为魂;铅汞化煞,雷符作引。凡造铳炮,当刻二十八宿于膛,阴刻避火纹于底……”
原来如此!
李衍一看就明白了许多。
他们得到的新式火器,即便请人专门打造,也都是传统风格,而想施展火器术法,就必须相应火器,融入法器炼制手法。
卷二是《御火通神篇》,讲述火器术法的猜测和思路,卷三是《机关偃术篇》,卷四是阵法兵势篇,只写了几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