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大梁王、代王 (第1/3页)
“我们的军粮有多少?”周兰问道。
宋浩回道:“我们携带的军粮不多,只能供大军用两个月的,后续军粮估计要等一个月之后才能运来!”
“……”
周兰陷入了沉默。
北原镇虽然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前年、去年和今年都算是风调雨顺,可是北原镇要养数万镇标营。
这些年北原镇的民生和军事都恢复了很多,但依然算不上富裕。
周兰有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下降了不少,她以前在重山镇做任何事都能得心应手,可来到北原镇后,却感觉做任何事都有些事倍功半。
如今北原镇根本没有太多的钱粮支撑她剿灭流寇,更没有更多的钱粮让她赈济灾民。
“哎,向重山镇借粮吧,派人去问问靖安侯,能不能从重山镇借一些粮食!”
周兰有些无奈的说道。
想要剿灭陇原的流寇,最重要的不是杀了那些流寇,而是赈济流民。
唯有让流民吃上饭,安定下来,陇原流寇的数量才会减少,否则这流寇只会越剿越多。
“另外去招募流民来为我们建造营地,管饭!”
周兰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先想办法安置这些流民。
她实在是做不出屠杀流民的事情来。
“喏!”
宋浩应了一声,片刻之后,几支骑兵四处从营地中奔出,前往城下喊话。
那些流民一听有饭吃,没有任何迟疑,乌泱泱的朝着大营这边涌来。
将士们开始维持秩序,先让流民在营地的周围住下,然后开始挖沟渠,建造营地。
别管这些沟渠有没有用,先给流民找点事干。
周兰麾下只有两万将士,可是汇聚过来的流民却有五六万。
以周兰手中的粮草应该能坚持一个月的时间,流民吃的肯定不如将士们多。
而城内的流寇见此,根本不管那些流民的死活,此时流寇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流寇是不会坚守城池的,他们既然是流寇,那自然需要四处流窜。
不过他们想走,周兰却不想让他们离开。
入夜,就在流寇偷偷的逃离城池的时候,周兰埋伏的大军突然杀出,将上万流寇杀得溃败。
一场虎头蛇尾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但是周兰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她身边可是还有五六万流民,这么多流民总要安置吧。
没办法之下,周兰只能就地安置流民,让麾下的将士带着流民挖井,屯田。
大旱之下,只靠井水很难满足田地的灌溉,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多种出一点粮食,就能多养活一个人。
给流民一点希望总好过让这些流民饿死在荒野。
可是这样一来周兰就无法快速剿灭流寇了,她分出两千兵马驻守陇阳府城安置流民,然后打下一座城池或剿灭一伙流寇就分兵安置流民。
剿灭流寇很容易,但是安置流民很麻烦,而且安置流民还要持续运送粮草过来。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周兰就打下来陇阳府全境,可是她手中的粮草已经不足以支撑她继续清剿流寇了。
没办法之下,周兰只能停在陇阳府,向朝堂要钱要粮。
……
重山关,总兵府。
杨承业大步流星的走进总兵府大堂,堂中,牛庄早就等着他了。
“末将拜见总兵!”杨承业拱手拜道。
牛庄连忙回礼,道:“见过侯爷!”
两人见礼后,牛庄说起正事,“周将军已经出兵陇原剿灭流寇,不过陇原需要安置的流民众多,北原镇粮草不济,周将军向我们重山镇借粮!”
杨承业眉头微皱,“朝堂没有给粮草吗?”
“哎,朝堂哪里有粮草可用?”牛庄有些无奈的说道。
两人相视一眼,皆是无言。
他们都了解朝堂上的情况,怎么说呢,现在的朝堂都快如同虚设了。
内阁六部和五军都督府根本做不了事,也管不了事,一旦有事就压在地方官府身上,可是地方官府若是能解决问题,还要中央朝廷干什么?
重山镇已有数年没有得到朝堂拨发的钱粮了,目前重山镇完全是在自力更生,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