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东亚规划(上) (第3/3页)
石紧邻辽东半岛,沿渤海东岸北上至辽东郡(今辽阳),再渡黄海至朝鲜半岛西北部(如平壤附近),航线短且沿岸多浅滩港湾,适合小型船只或快速信使船往返,尤其便于军事调度与紧急联络。
并且是北方农牧文明交汇点,可汇聚河北、辽东的战马、皮毛、铁矿等战略物资,补给前往朝鲜半岛的军队或使团,弥补山东港口北方物资供应的不足。
既承担东北亚的商业贸易职责,又与辽东郡、渔阳郡形成陆海联动,可威慑防御朝鲜半岛诸国,是重要军事和经济战略要地。
南方位于楚地的会稽港,则是适合进行远洋大宗贸易和移民运输。
从会稽出海,经东海中部(今舟山群岛、宁波港一带),利用强劲的夏季东南季风,船只可直达日本九州南部(如鹿儿岛)。虽航程较长(约一千公里),但是却是连接帝国南北方和日本列岛南部的重要贸易网络。
会稽控扼长江中下游,可集结楚地粮食、木材、兵器等资源,通过邗沟(隋唐大运河前身)连接中原,形成‘南货北运、北货南输’的海陆联运体系。
既增强了帝国南北区域的联系,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又能增强大秦对日本列岛的物资输出能力。
至于琅琊,从琅琊沿半岛南岸东行,经胶州湾、海州湾,可衔接江淮地区的丰富物资,再北上至朝鲜半岛。这条航线风浪相对平缓,适合运载大宗货物的商船队。
航线经东海北部,利用夏季东南风直抵日本九州,是‘南路航线’的核心起点,较芝罘更适合载重较大的船只或移民船队。
并且琅邪作为齐地重要的文化和经济重镇,商业氛围浓郁,社会风气开放包容,文化底蕴深厚,加之交通航道便利,完全可以打造成东北亚的文化交流中心,输出大秦文明,利于教化蛮荒之民。
这四个港口互相联动,形成了功能互补、覆盖全面的海上网络。
不仅可以满足前往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海上联系和贸易移民需求,包括辽东辽西,乃至河北和江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并且可以有效整合北方防御力量,加强对边疆的管控。
设置海疆防御体系,既是避免那些被征服的蛮夷急了也咬人,狗急跳墙,也是为了避免出现被分封到海外的逆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
毕竟儿子在那边发展壮大起来以后,可就真的有继承权了。无论是想要反攻神州还是太独立,这都不是嬴政想要看到的。
港口建设简单,主要的难度还是建造能够进行远洋运输的大型船只。
对于用于运输的大船,大秦也早就开始建设,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
港口建设可能很快就能完成,但是建设合格的远洋船只没那么快。
最重要的材料——能够耐腐蚀、抗风浪的优质木料,就需要长时间的制作准备。现在也已经差不多了,具备了大规模造船的条件。
也就是在这个世界,移民和物资这最大的运输问题得到了解决,可以建设骇人的大船,以及海上导航。
要不然嬴政还真不考虑现在吞下朝鲜列岛和日本列岛,那根本不现实。
当然没有蜃楼那么大,那成本太高了,也并不需要,建设的运输船以安全实用为主。
由于有飞行机关兽的协助,现在航道都已经摸清了。移民所需的物资准备,也早就开始了筹备,只等实际操作,将大量人口和物资运输到海外封地。
前期是朝廷为主导,等站稳脚跟以后,那就以民间为主了,朝廷的资源和精力毕竟有限。
想要发展,朝廷的支持和引导固然重要,可民间的自主参与才是重中之重,这个只能以利相诱了。
目前日本列岛的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是真的有金山银山。只要消息传开,多的是愿意冒着风险前往海外博取富贵的人。
这也能大力支持亲王的前期治理,用矿产收益作为启动资金,大大减少治理难度。
对于日本列岛,嬴政暂时也预计设定四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