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17号计划(求月票!) (第2/3页)
虽然卡洛早就料到了俄国政府的无能,但没想到在西班牙支援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俄国军队居然还能如历史上一般,送给德国军队一场大胜。
俄国自此没有任何进攻德国的能力,也代表德国终于可以集中兵力来进攻法国了。
好消息是,奥匈帝国眼看俄国惨败,他们并未派遣军队帮助德国进攻法国,而是选择南下进攻塞尔维亚,扩张自己的版图。
1912年8月11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不宣而战,数十万奥匈帝国军队浩浩荡荡地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三个方向进攻塞尔维亚,大有直接吞并塞尔维亚的架势。
塞尔维亚早就是协约国成员,在被奥匈帝国宣战之后,塞尔维亚也选择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正式加入到了战争当中。
奥匈帝国许诺和保加利亚共同瓜分塞尔维亚,于是在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保加利亚也向塞尔维亚宣战,巴尔干半岛也正式乱成了一锅粥。
虽然这场世界大战过早的爆发,但对卡洛来说,战争到目前为止,和历史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动的。
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只要减缓俄国崩溃的时间,靠着法俄协约也能拖住德国数年。
数年的时间足以完全榨干德法这些参战国的潜力,到时候西班牙再参与战争快速打败德国,就能成为战争唯一的胜利者。
英国是目前为止西班牙唯一需要忌惮的国家,想要对付英国,西班牙还需要建造更多的主力战舰,这也是西班牙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减少军费的原因。
甚至不仅没有减少军费,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后,卡洛还特意召开了内阁会议,宣布从今年开始,军费每年增加30%,上不封顶。
英国和西班牙一样,除了本土在大量建造战列舰之外,英国政府也是相当关注德国和法国战争的局势的。
对于英国来说,德法爆发战争算是一个好消息,能够极大程度削弱两个对英国有很大威胁的国家。
唯一的坏消息就是西班牙没有加入这场战争,这也代表着西班牙的综合国力不会有任何的削弱,西班牙的海军仍然对英国存在较大的威胁。
英国密切关注欧洲战场局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选择其中更强的一方加入,让英国也变成战争的胜利者。
如此一来,西班牙再想要干涉战争,就只能选择加入比较弱势的那一方了。
西班牙想要帮助弱势方反败为胜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西班牙敢加入弱势方,英国联合优势方有大量的办法可以打败西班牙。
只要能够打败西班牙,英国所担心的西班牙海军的威胁也就会迎刃而解。毕竟战败国是没有资格拥有这么多的军队规模的,只要西班牙战败,裁撤陆军和海军是必然的。
对于英国和西班牙心中的小九九,德法两国政府自然是清楚的。
只不过他们此时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前线战争的局势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法国总参谋长霞飞还是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此时都恨不得直接在前线住下,好精准调控兵力部署。
除了俄国军队进攻东普鲁士这个意外之外,德国和法国的战争还是按照各自的进攻计划来进行的。
对于法国总参谋长霞飞来说,他此时还是坚信法国的17号进攻计划能够取得胜利的。
根据法国的17号进攻计划,想要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法国需要动用接近160万的作战部队。
虽然这些军队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留在法国境内当预备部队,但为了确保进攻计划的稳妥,霞飞还是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部署了高达160万的军队。
这么做的坏处也很显然,那就是在北部和比利时的边境,法国剩下的军队人数已经不足40万人了。
此时的比利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法国40万军队要面对的是德国上百万的军队。
法国总参谋长霞飞难道不清楚北部边境40万军队所面临的压力吗?
他当然清楚。
但没办法,为了17号计划的顺利执行,只能先委屈这40万军队构建防线防守上百万的德国军队了。
对于霞飞来说,是可以接受北部战线损失一部分领土的。反正只要东线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就能威胁到德国的鲁尔区,这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
为了督促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的法国军队有条不紊的执行17号进攻计划,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经常乘坐汽车从法国总司令部勒弗朗索瓦前往前线作战部队巡视。
为了能在各个作战部队和总司令部之间快速来返,霞飞还特意聘请了一位多次获得过法国汽车大奖赛的车手担任自己的私人司机。
因为西班牙早在很久之前就发明了汽车的原因,汽车对于如今的欧洲各国来说也不算陌生了。
欧洲各大国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汽车竞赛,一方面是通过竞赛展现汽车车手的驾驶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各汽车厂商通过竞赛来展现自己的汽车性能了。
也正因为这些汽车竞赛,对汽车有了更多更精细的划分。原本比较单一的汽车也被划分为了普通家用客车、跑车、赛车和货车四种类型,基本上参加汽车比赛的,都是跑车和赛车这两种更追求性能和速度的车型。
欧洲各国正要在聘请司机的时候,一般也都会优先考虑这些拿过奖的车手。
一方面是这些专业的职业车手对汽车更加熟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过硬的驾驶技术,能够避免日常乘车时所遇到的各种危险,同时快速反应,帮助各国政要逃离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斐济南大公被刺杀的原因有很多,导致刺杀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司机对驾驶技术并不熟练。
在开错路的情况下着急忙慌的倒车,慢悠悠的倒车才让杀手成功的打中了斐迪南大公。
但凡要是开的快一点,杀手都没有那么高的命中率。从这方面也能体现出一位专业的车手有多么重要,要是让不太熟练的新手来,恐怕乘车的人就变成了活靶子。
在德国军队进攻比利时的这16天时间里,法国军队也没有闲着,而是在精心的准备着17号进攻计划。
在进攻计划发起之前,法国总参谋长霞飞还乘坐着自己的专车,亲自前往了第一集团军的各支部队,了解了各支部队的准备情况,并且督促集团军的总司令尽快完善各项准备,发动对德国军队的进攻。
说到法国第一集团军的总司令,这位将军实际上和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的关系并不太好。
霞飞之所以频繁前往第一集团军,其实也是为了争取集团军总司令迪巴伊将军的支持,确保17号计划不会因为手下集团军的掉链子的失败。
好消息是,虽然集团军总司令迪巴伊将军和霞飞的关系并不好,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迪巴伊将军对霞飞下达进攻的命令并未拒绝。
17号进攻计划需要攻克的第一个据点,是法国军队前方40公里处,德国边境的重镇牟罗兹。
为了给17号计划创造一个好彩头,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特意命令第一集团军的第七军,由四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五个山地营和一个炮兵师组成的先头部队在第七军军长博诺将军的率领下向牟罗兹发动了进攻。
牟罗兹被称为重镇可不是夸大,而是这片地区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过重要。
只要法国军队能够攻克牟罗兹,就能够占领阿尔萨斯南部地区铁路的交汇点,顺着铁路前往贝尔福或者巴塞尔。
如果再往东的话,甚至还能利用铁路桥跨过莱茵河,前往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区。
这座重镇如果被法国军队占领,德国军队将不得不切断通往德国内陆的铁路,这么做也会影响德国军队自己的后勤补给。
如果这座重镇继续掌握在德国人的手中,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到前线,德国军队的优势火力就能继续保持。
换句话来说就是,谁掌握了牟罗兹,谁就能获得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的优势。德国军队绝对不能允许防线被法国人撕开一道口子,法国军队对牟罗兹也是势在必得的。
为了守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牟罗兹,德国军队派遣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数千人的防守兵力对于这样一座规模并不大的城市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但德国军队压根没想到,法国军队能够派出数万人进攻牟罗兹。虽然德国军队的整体战斗力要高于法国军队,但也没拉开太大的差距。
在法国军队兵力近十倍优势的情况下,纵使驻守牟罗兹的德国守军装备精良,也无法在法国军队的猛烈进攻下抵抗多长时间。
随后的战果也很明显了,法国军队在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情况下,攻克了牟罗兹和周边的几座小型城镇,拿到了附近铁路枢纽的控制权。
法国总参谋长霞飞对法国军队取得的胜利兴奋不已,前线捷报刚刚传到总司令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总参谋长霞飞的嘉奖就已经抵达了前线部队。
霞飞亲切的称呼博诺将军和他指挥的第一集团军第七军是整个法兰西的英雄,是法国完成复仇大业,一雪前耻的先锋。
大量的法国报社也报道了这一新闻,当法国民众得知军队在前线取得的胜利之后,他们纷纷为博诺将军欢呼,并且称赞法国军队是欧洲最勇猛的勇士,什么德意志帝国军队在法国军队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法国民众陷入了欢呼之中,但他们的欢呼也没持续太长时间。
因为仅仅在第二天,反应过来的德国军队就重新占领了牟罗兹。
哪怕数量更多的法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防守,也根本无法阻挡德国军队的进攻。
在短短48小时内,牟罗兹就已经两次易主。为了攻克这座重镇,德国和法国军队也先后付出了数千人和上万人的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