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四百八十二章 :17号计划(求月票!)

第四百八十二章 :17号计划(求月票!)

    第四百八十二章 :17号计划(求月票!) (第3/3页)

亡。

    这场欧洲大战到底有多么惨烈呢?其实用德国和法国军队48小时内在牟罗兹的伤亡就能够清晰的解释

    法国军队担任进攻方时,伤亡大约在五千人左右。当他们担任防守方时,虽然有着防守的加成,但也付出了超过一万人的伤亡。

    这一来二去之下,总伤亡就已经超过1.5万人,而这只是在不到48个小时里,在牟罗兹这一座小城镇所付出的伤亡。

    德国军队这边的伤亡也同样不少。最初那个加强团作为防守方,付出的伤亡已经超过三千人。

    为了重新夺回牟罗兹,德国军队悍不畏死地发动了进攻,又承担了近上万人的伤亡。

    这也导致德国军队前前后后的总伤亡也接近1.3万人,德法双方在48小时内的总伤亡已经接近3万人。

    法国总参谋长霞飞并不在乎法国军队的伤亡,他在乎的是自己刚刚向国内放出了消息,法国军队刚刚占领了牟罗兹。

    如今还没有过去24小时的时间,牟罗兹就重新被德国军队夺回,这让霞飞怎么和国内兴奋的民众交代?

    到时候扫兴的法国人可就会将愤怒全部转嫁到政府和军方的身上,为了避免自己承担民众的问责,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立刻下令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全力进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重新夺回牟罗兹,并且创造更大的战果。

    只要能够为法国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不管这场战争如何发展,反正霞飞是能在这场战争中封神的。

    这一点也不是开玩笑,就如同西班牙收复直布罗陀一样。

    收复直布罗陀的卡洛在西班牙人心中已经成为最伟大的国王,如果霞飞能够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就算霞飞不能成为法国人心中最伟大的将军,也绝对能够名列前茅,成为法国人的骄傲了。

    对于此时的法国总参谋长霞飞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攻克阿尔萨斯-洛林,完成自己当初制定的17号计划了。

    虽然法国司令部获取的最新情报显示,德国军队有意加强比利时地区的军队部署,从而在法国北部边境区域向法国发动进攻。

    但对霞飞来说,他此时却不能回援法比边境。

    原因很简单,如果此时放弃17号进攻计划,实际上也就代表着自己在战争之前的策划全部都是白费的,这不是直接向政府和军方其他人证明自己的无能吗?

    另一方面,在霞飞自己看来,目前的法国军队还是很有胜利的希望的,依靠17号计划仍然能够取得战果,逼迫德国军队不得不转移更多的军队前来阿尔萨斯-洛林一线。

    霞飞将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看得太过重要,并且始终坚信德国军队会回援阿尔萨斯-洛林,不会放任法国军队主力就这么进攻这片地区。

    如果德国真的计划调动大部分军队在比利时地区进攻法国,那大不了就是和德国一换一。

    巴黎以北的大片地区都可以让给德国,换来的是阿尔萨斯-洛林以及更东边的莱茵兰和鲁尔区。

    在霞飞看来,这样的买卖是相当划算的。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对法国军队、民众来说有士气加成,占领德国的鲁尔区又能让德国的工业瘫痪。

    至于法国北部,只要能保住巴黎,北部的这些区域也不是不能舍弃。

    毕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法国军队计划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之时,就要考虑放弃一部分土地给德国。

    在经过了完善的准备之后,法国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将近60万的兵力在阿尔萨斯地区向德国军队发动了进攻。

    因为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的命令,这两个集团军可是丝毫没有吝啬,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全员出动。

    60万军队也差不多是法国能够出动的最多军队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面积是有限的,无法动用更多的军队进攻。

    在德国大量装备火炮和机枪的情况下,要是法国军队的阵型太过密集,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德国军队送人头和军功而已。

    相对于法国的17号计划,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对于法国有可能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一线是进行了预测的。

    因为推测到法国军队有可能进攻阿尔萨斯洛林一线,德国军队对于这片地区的防守也是早已应对的。

    虽然德国军队需要集中兵力在东线,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巴黎,但这并不代表德国就会放弃阿尔萨斯和洛林。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就在阿尔萨斯和洛林部署了大量的防御阵线,修建了一系列密集的军事堡垒,在法国军队的必经之路上部署了铁丝网,挖掘了堑壕,甚至还设置了拒马,防止法国骑兵部队的突袭。

    当法国第一和第二集团军60万军队抵达边境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严密且坚固的德国阵地,是一只鸟也飞不进去的死亡线。

    谁也不清楚此时法国士兵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从他们略显复杂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他们对自己正在执行的进攻计划似乎也不看好。

    为了进攻计划的顺利,霞飞特意派遣了督战部队,防止法国士兵在战场上软弱退缩。

    在战争发动之前,霞飞还特意在第一和第二集团军进行了演讲动员,满脸严肃的对这些法国士兵说道:“法兰西绝不接受畏惧和退让,也绝不接受投降和逃兵。

    战场上的你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毫不畏惧的向前发动冲锋,或许还能侥幸在敌人的枪口下逃生。

    要么就被击毙在战友的枪口下,逃兵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事实证明,霞飞的这番演讲并不是开玩笑的,他是真的有枪决所有逃兵的打算的。

    为了督促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发动进攻,霞飞派遣了大量的督战队,这些陆战队也是丝毫不留情。

    别说当逃兵了,就是在冲锋中有丝毫的犹豫,督战队也会举起自己手中的步枪,果断的瞄准那些犹豫的士兵。

    在瞄准之后,但凡还有犹豫,那直接就是开枪了。

    如此严苛的督战队政策引起了法国军队的普遍不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前线战场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看着眼前部署严密的德国阵地,不少的法国士兵心中都胆怯了。但他们又没有丝毫的办法,因为不前进的结局也是死,倒不如奋勇向前,说不定还真有生存的可能。

    真实的战场其实是没有电视剧中那样的效果的,子弹的命中率也不会那么高。

    哪怕是目前最精锐的德国和法国的军队,基本上也需要上千发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敌人。

    而这还只是目前德法最精锐的军队,至于东线战场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军队,往往需要数千发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敌人。

    除非是敌人正面冲锋,防守方可以依托地形有力进行反击。否则,大部分战役都没有那么容易能够打死人的,大部分都是流弹的擦伤,只有少部分运气实在不好的倒霉鬼,才会被这些流弹命中要害。

    对于法国军队来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因为他们处于进攻方的原因,他们注定是伤亡比较大的那一方。

    法国士兵这边付出上千发子弹或许都不能打死一个德国士兵,但德国士兵依托有利的防守地形,只需要数百发子弹就可以打死一名法国士兵。

    不知道看到前线战报的法国总参谋长霞飞是怎么想的,反正可以确定的是,前线法国士兵肯定是在骂娘,而且骂的百分百是霞飞的娘。

    负责防御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是德国的第六和第七集团军。

    德国第六集团军由巴伐利亚亲王卢普雷希特率领,共拥有五个军和三个骑兵师。

    德国第七集团军由黑林根指挥,一共拥有三个军和一个骑兵师。

    虽然这两个集团军加起来的兵力只有35万人,远远少于法国军队的60万人。

    但为了防御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为这两个集团军装备了超过1200门火炮,并且明确两个集团军的指挥权统一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卢普雷希特掌控。

    拥有统一的管理,还拥有极其强大的火力,这支德国军队所爆发出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反观法国军队这边,同样拥有两个集团军,但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指挥权各自归属于各自的集团军司令。

    除了总参谋长霞飞下达命令的时候,其他大部分的时间,法国两个集团军都是各自为战的。

    德国和法国四个集团军近百万军队在前线打了两天的时间,法国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迪巴伊就高呼受不了。

    原因也很简单,他的第一集团军一共近30万人,在这两天的伤亡就已经接近3万人。

    再加上之前进攻牟罗兹付出的1.5万伤亡,第一集团军的伤亡已经超过了4.5万人。

    这样的伤亡是第一集团军无法承受的,也让迪巴伊对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的进攻计划再次产生了质疑。

    再这样打下去,别说能否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了,反正第一集团军的士兵是马上要消耗光了。

    现实中的军队可不会像游戏中一样,能够坚持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一般来说,军队损失30%的士兵,战斗力下降至少达到一半。

    军队损失50%的士兵,战斗力就基本上可有可无了。要是损失超过70%的士兵,别说战斗力了,剩下的士兵不当逃兵,那完全就是有胆量了。

    现在的第一集团军已经损失了4.5万兵力,整体战斗力至少损失了20%。

    隔壁的第二集团军状况也不太好,集团军总司令迪巴伊真的想问问法国总参谋长霞飞,这样的进攻计划对法国来说真的是良好的选择吗?

    为了阿尔萨斯和洛林,难道法国要付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伤亡吗?这么做真的值得吗?

    一万字大章,求支持!

    今天日万顺利完成,跪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