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半年后 (第2/3页)
商贾,都要看李大提督的脸色。
无需刻意针对,仅仅让下面的人严格执法,都能让他们非常难受。
即便是地方大族,现在遇到军方,也要夹着尾巴做人。
原来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构建的基层权力机构中,到处充斥着军方的影子。
没有引起反弹,主要是被叛军给杀怕了。
……
武昌会战结束后,东南各省局势逐步趋于平稳,北方的边军在努力奋战一月之后,也在徐州停下了脚步。
除了蜀地大战依旧激烈外,大虞进入了难得的平静期。
处理完手中的政务,李牧继续投入到造人大业中。
关心他继承人的,比预想中多得多。
除了李氏宗族催生外,景家也格外关注。
事关两家的联姻,这个继承人直接关系到,政治同盟能否延续的问题。
下属更是眼巴巴的望着,希望他能够早日诞下继承人。
倒不是大家想要干什么,主要是有这个纽带,未来大家才能在朝堂上继续抱团。
就连永宁帝,也跟着凑热闹,赐下了不少药材。
究竟是为了关心下属,还是希望他多个软肋,又或者是其他想法,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一应药材,李牧通通都没有用,主打顺其自然。
时光飞逝,一晃就过去了小半年,广州的天气进入了烈日炙烤模式。
“侯爷,好消息!”
“夫人有身孕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对丫鬟的鲁莽闯入,李牧直接选择了忽略。
“快带我过去!”
不紧张不行,两世为人这还是第一次当父亲。
景雅晴此时怀孕,甭管这一胎是男是女,都具备非常强的政治意义。
两人身体正常,就可以一直生下去,直到嫡子诞生。
在推崇多子多福的时代,只要身体不出问题,正妻是不会避孕的。
生的越多,在宗族中地位越高。
嫡子数量不多,才会搞出一堆庶子来。
主要是婴儿成活率低,能不能养大成人,谁也无法保证。
最佳选择就是多生几个,中途就算夭折了一两个,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
南京城。
吞并了楚国的遗产后,吴国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然而一众吴国高层,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少了楚国这个盟友充当肉盾,他们就要独自面对官军的四面围攻。
眼瞅着秋收临近,所有人都知道新一轮的大战即将爆发,南京城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
“陛下,刚刚收到消息,伪帝在北京城,活剐了楚王。
行刑持续了三天,一共割了三千多刀,尸首……”
杨敬仁吞吞吐吐的说道。
说话间,兔死狐悲的情绪,直接涌上心头。
楚王卫嘉瑞死的太惨了,直接被割成了白骨,足以证明士大夫们有多恨他。
朝廷对楚王下了狠手,大概率也不会放过他们。
一旦造反失败,在场的所有人,都别想有好下场。
“卫兄,你死的好惨啊!”
“朕在这里立誓,定要用伪帝的人头,祭奠你的英灵。
……”
傅皓轩当着百官的面,表演了一出兄弟情深。
甭管过去有什么恩怨,随着卫嘉瑞的死,一切都烟消云散。
眼前这一幕,一半是为了演给楚国旧臣看,一半是真情流露。
在起义之前,同为白莲教的高层,他们私交还是非常不错的。
就算偶尔有些矛盾,那也只是口舌之争。
在教主的调和之下,通常都是一顿酒的问题。
起义初期,更是肝胆相照。
一直到白莲圣国建立之后,因为各自的利益,才逐步分道扬镳。
“陛下,节哀!”
群臣齐声劝说道。
一些楚王旧部,眼泪更是哗啦啦的流了下来。
卫嘉瑞死了,现在他们不用担心皇帝猜忌他们心向旧主。
皇帝都带头表演,大家现在表现的越是深情,越能证明自己的忠义。
背楚投吴的心理障碍,此时也随风消散。
“礼部,按照王侯之礼,给楚王治丧。
先立一个衣冠冢,等到迎回了楚王遗体后,再进行下葬。
责令宫人准备好祭品,朕要亲自祭奠卫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