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复山河 > 第四百六十一章、其势已成

第四百六十一章、其势已成

    第四百六十一章、其势已成 (第1/3页)

    在几大殖民帝国陷入犹豫之时,苏门答腊战争逐步进入了尾声。

    岛上的几个土著政权,先后被覆灭,剩下的土著部落沦为一团散沙。

    战火虽未平息,但已经无法掀起有效的反抗。

    “告诉前线的将领,只要荷兰人不动,暂时就不要动他们。”

    看完了从前线传回来的战报,李牧笑着下达了命令。

    甭管怎么说,生意还是要做的。

    冒然掀起和殖民帝国的战争,导致东西方长期对峙,阻隔商业贸易,并不符合侯府的利益。

    马六甲海峡战略意义重大,确实需要掌握在手中。

    不过这种事情,无需操之过急。

    都护府提前出手,夺取了苏门答腊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提前断了荷兰人对外扩张的路。

    仅仅一座巴达维亚城(雅加达),看似扼守住了马六甲海峡航路,实际上也就赚点儿添水加煤的钱。

    小国的先天不足,限制了荷兰人的发挥。

    垄断香料贸易,就是他们的最大追求。

    事实上,李牧也眼馋香料贸易的暴利,想从荷兰人手中抢过来。

    不过战略布局有轻重急缓,不能看到利益,就盲目往上冲。

    先吃下苏门答腊岛,等西方各国适应了,再伺机寻找下一个目标。

    现在安南都护府,不缺土地,也不缺资源,缺的是开发这些土地和资源的人。

    苏门答腊战争刚开始,矿业司和农业司为了战俘,就争的快要打起来。

    相较于开发已久的中原地区,东南亚地区的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

    都护府需要的矿产,全部都能够找到。

    前不久矿业司,刚在暹罗发现了大量的铜矿,又在婆罗洲地区,发现了大量金矿。

    交趾北部和中部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铁矿和煤矿。

    上述这些都是大矿,中小矿山分布,那就更为广泛。

    在缺乏机械的时代,开矿全部需要人力,以至于出现了海量的劳动力缺口。

    矿山需要人,农业上自然也不例外。

    在热带雨林开荒,可不是一件轻松活。

    毒虫猛兽遍地,死亡率出奇的高。

    当地土著适应了气候,生还率相对还高一些。

    外来移民尚未适应当地气候,雨季经常病倒一大片,给脆弱的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压力。

    最后是李牧出面调停,强行给军方摊派了战俘的任务,才化解了这场纠纷。

    这种结局方案,还是治标不治本。

    军方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劳动力缺口的增长速度。

    地盘扩张的越大,都护府就越缺劳动力。

    除了从国内移民之外,李牧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至于鼓励生育,那是不存在的。

    农耕时代,劳动力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民间都是能生多少就生多少。

    免征田赋和杂税,减轻了底层百姓的负担,本身就是最好的鼓励生育政策。

    蒸汽机都搞了出来,工业革命的火种实际上已经点燃,接下来就是推广运用的问题。

    都护府民间经济发展有限,蒸汽机的商业运用,只能靠官方去推动。

    在这方面李牧了解有限,只知道蒸汽机诞生之后,运用到了纺织、交通运输、采矿、冶金等产业。

    具体怎么发展的,运用了哪些科学原理和技术,他只能丢给下面的人慢慢琢磨。

    或许明天就取得突破,又或许技术直接一卡十年、二十年。

    相比其他领域的利用,李牧更加看重在交通上的价值。

    随着不断对外扩张,安南都护府也遇到了一众封建王朝共同的难题——地盘太大,通讯困难。

    以当下的工业能力,想要搞出电台来,无疑是痴人说梦。

    技术、材料和工业基础,全部都不达标。

    相比之下,还是尽快搞出铁路更加靠谱。

    “侯爷,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荷兰人窝藏了多家藩国王室成员。

    其中部分人,借助商船掩护,准备进京告御状。

    最近这些年,被我们灭掉的藩国,都超过了两位数。

    以往的时候,朝中有人压着,事情根本闹不到朝堂上。

    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一旦消息在京中传开,怕是会对您的名声不利。”

    王靖川委婉的提醒道。

    他是在官场上混过的,知道朝中有一帮人,最是见不得别人好。

    安南都护府发展的这么迅速,想要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早就入了有心人的眼。

    前面勋贵系势大,这些家伙就算有想法也只能憋着。

    现在朝堂上权力大洗牌,文官虽然没有完全掌控朝堂,但在话语权上还是压过了勋贵系。

    此时勋贵系在京中主事的两位侯爷,同李牧并没有交情。

    顶多为了勋贵系内部的团结,象征性的在朝中支持一下。

    大虞的御史言官,一直以头铁著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