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复山河 > 第四百六十一章、其势已成

第四百六十一章、其势已成

    第四百六十一章、其势已成 (第3/3页)

公文,向朝廷陈述我们剿灭乱党,收复旧港宣慰司之事。

    欢迎朝廷派出钦差,前往旧港故地实地查看。”

    李牧故作严厉的训斥道。

    既然拿的是忠臣剧本,那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都护府是代表正义的一方,那么被覆灭的倒霉蛋藩国,自然就是乱臣贼子。

    京中百官信不信不重要,反正大帽子先要给扣上去。

    甭管是谁来问,都是在为朝廷收复失地。

    细究的话,无非是顺势多拿了一些土地。

    衙役征粮都要多收几斗,堂堂安南都护府多拿走点儿土地,又能怎么啦!

    谁要是有意见不服,可以去现场查看。

    丢城失地,这种不光彩的事,朝廷不可能详细记录。

    为了掩盖自己的责任,主张放弃旧港的官员,恨不得抹去旧港宣抚司存在的所有证据。

    到了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旧港的具体位置在哪儿,管辖面积有多大,早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如果实力足够的话,把印度洋也划入旧港宣府司的辖区,也能找出法理依据来。

    没有办法,谁让向大虞朝贡过的国家多呢!

    在朝贡体系下,宗主国对藩属国是有管辖权的。

    作为安南都护,理论上李牧拥有代替皇帝,监管南方一众藩属国的权力。

    当年建立安南都护府时,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今天这一幕。

    在朝廷看来,能够把交趾消化掉,就算不错了。

    具体的权力划分上,定义非常模糊。

    既然没有明确标准,李牧自然是尽可能把权力往大了解读。

    出兵讨伐不臣,废立藩属国国王,撤销藩属国,都被李牧强行定义到他的职权范围内。

    朝廷若是有意见,那就慢慢扯皮。

    授权是皇帝给的,内阁盖了大印,流程完全合法合规。

    皇帝变成了太上皇,也不影响当初政令的效力。

    想要撤销,那就让太上皇下旨。

    毫无疑问,在政治上这是不被允许的。

    废掉的皇帝,如果重新参与政务决策,释放的政治信号可是能要人命的。

    万一有政治投机者,趁机和太上皇勾搭起来,伺机在京中发动政变,大家哭都来不及。

    “学生,遵命!”

    ……

    京师。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后,五位阁臣终于稳定住了朝中局势。

    “诸位阁老,好消息!”

    “北虏撤军了!”

    兵部尚书罗文博刚说完,众人纷纷凑站立起来,争抢着看战报。

    北虏在北方大地上肆虐,内阁也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

    幸好北虏也有顾虑,没有赖在大虞不走,不然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好!”

    “好!”

    “这个祸害终于走了!”

    “接下来我们必须尽全力加强长城防线,绝不能给北虏再次南下的机会!”

    白季临神色激动的说道。

    作为北方出身的阁臣,看着家乡遭受北虏祸害,他的心里就不是滋味。

    尤其是亲朋同乡过来拜访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提起家乡的遭遇,更是让他羞愧难当。

    如果没能力也就罢了,偏偏他是大虞朝的掌舵者之一。

    倘若当初理性一点,阻止永宁帝御驾亲征,搞不好就把北虏挡在长城之外了。

    纵使没有挡住,官军也有能力发起反击,不至于一路被动挨打。

    “白阁老,先冷静一下。

    重建长城防线之事,需要从长计议。”

    首辅姜书翰开口接下了话题。

    很多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谁都知道,朝廷需要重建长城防线,问题是该怎么重建。

    长城防线接连遭遇北虏突破,证明了以往的操作,都是存在问题的。

    想要发挥防线的作用,就必须把问题找出来,然后解决掉。

    其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钱粮。

    大运河还在疏通中,南方的钱粮运不过来。

    短时间内,大虞朝不具备重建长城防线的能力。

    “首辅说的不错,重建长城防线,确实要从长计议。

    最少先调查清楚,防线为何老是出现疏漏!”

    威远侯开口附和道。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守卫长城防线,已经成了高危的活。

    从最初的边地将门,到现在的勋贵系接手,前后折损了太多的将领。

    有点儿关系的将领,都不愿意去填这个坑。

    恰好勋贵集团,本身就是靠人脉关系联合在一起的,几乎所有将领都是“关系户”。

    让谁去干这种苦差事,都不是很合适。

    提拔起来将领上位,看似解决了问题,但守不住长城一样白搭。

    不是每一次战败,都能够找到合适的背锅侠。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