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诏道于天 > 第六十二章 让我们一起修行吧

第六十二章 让我们一起修行吧

    第六十二章 让我们一起修行吧 (第1/3页)

    顾濯想了想,诚实说道:“其实我真没觉得这有什么,甚至还感觉这事办得挺可爱的。”

    余笙一脸茫然问道:“可爱?”

    “可爱。”

    顾濯笑着说道:“我总不至于在这种地方骗你。”

    余笙心想你这可爱未免太奇怪了些,问道:“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

    顾濯心想我总不能说我做过比你这更荒唐的事情。

    多年以前的记忆,在今日浮出水面再次落入他的眼中,让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当初的自己为什么要在那天夜里把自己抄成一位诗仙。

    再想到后来他的那位师父得知此事,故作淡然在玄都山上散步行走,逢人便要搭话闲聊,聊不了几句就要念上几句他抄回来的句子,让整个道门盛赞那一夜为千年不出的传奇,让偌大人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诗仙二字,正是因此而来。

    往事不堪回首,举目望去,都是惨淡愁云。

    一念及此,顾濯万般思绪淡去。

    他对余笙的眼睛,认真说道:“就到这里吧。”

    余笙没有立刻回答。

    如果她记得没错的话,接下来的画面是旧日里的两人真正并肩,走在一起。

    后来当然还发生过许多事情,散落在很多个春秋里头,直至最后形同陌路,彻底断绝来往。

    漫长岁月流逝中,他的师父死了,而她的爹娘也都死了,而他和她的境界越来越高,世人开始敬畏避讳他们的名字,换词代称。

    于是。

    往事淹没在时光长河当中,不再为世人所知晓。

    开心的东西要专心记起,但真的不值得流连往返。

    故人故事故纸堆。

    都已无所谓了。

    “嗯。”

    余笙轻轻点头,对顾濯重复说道:“就到这里吧。”

    ……

    ……

    那道温暖而迟暮的气息消散无形,被铭刻在地面的线条再被肮脏掩埋,雪亭外早已没了夕阳的踪影。

    守坟人抬起头,望向站在亭下的两人,不解但沉默。

    距离这对晚辈进入阵法已经过去三个时辰,故而此时夜色已深,漆黑如墨。

    “如何?”

    顾濯的声音响起。

    “你通过了。”

    守坟人木然说道:“但有资格得到传承的人只是你。”

    顾濯说了声明白。

    然后,他神情平静地握住余笙的手,走出雪亭。

    余笙微微一怔,下意识想要挣脱,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带着离开亭下。

    一切都是那么的快。

    与自然。

    顾濯松开手,往那座坟墓走去。

    一道凛冽而暴戾气息,随着他不断靠近坟墓而越发真实。

    就像守坟人最初说过的那样,葬在这坟头里的那位白家先祖死前有万般不甘,强烈的怨憎之意足以蛊惑寻常人心,令其丧尽神智而疯狂。

    但这对顾濯而言不过是盛夏夜里的阵风。

    些许凉快,仅此而已。

    顾濯望向墓碑。

    碑上篆刻着那位白家先祖的姓名,以及此人大致的生平经历,末端的羽化二字颇为夺目。

    他想了想,大致回忆起这人到底是谁,有过怎样一个故事。

    在很多年以前,大秦皇室有过一场内乱,埋在坟头里的这位白家先祖是失败的那一方,但他作为内乱失败的那一方却没有被杀,而是被镇压在望京旧皇城下方的地宫里头,长埋黑暗,数十年不见天日。

    如此苦难却成此人机缘,让其得以突破至羽化境,最终换来一个被杀死的理由。

    这样的死法,如何能不恨?

    更不要说死后还要被埋在白帝山中,沦为后世子孙的底蕴,好让白家得以千秋万载。

    想到底蕴这两个字的时候,顾濯的神情格外的平静,不见任何嘲弄与讥讽。

    与这般相似之事,道门又何曾少过?

    顾濯止步。

    那道源自于万物霜天劫的气息笼罩住他,此刻他身旁的漆黑,就像当年那座地宫里的黑暗,冰冷如出一辙。

    下一刻,无数强烈的情绪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自夜色中。

    这个过程与赶海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冰冷彻骨的浪潮暂时退去后,俯身拾贝,捡起牡蛎。

    那些贝壳,那些牡蛎,就是葬在坟墓中那位白家先祖对万物霜天劫的真实感悟,视其肉质的瘦小或肥美的程度有所区分,代表着那些感悟的深与浅。

    其中最为肥美的那一块生蚝,隐约直指羽化之境。

    在神魂无法承受浪潮带来的彻骨寒冷之前,尽可能地对这些贝壳进行挑选,以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最多的好处是所有人的做法,因为没有谁能贪心到全都要。

    顾濯可以。

    出于余笙的建议,他的确也是这么做了。

    坟墓外。

    守坟人看着顾濯的背影,默然计算着时间,皱起眉头。

    按照他过往的经验来计算,这时候的自己差不多是要出手救人了,但这位晚辈却始终没有给他这种感觉,那他又怎能往前?

    约莫两刻钟后,顾濯转身折返。

    守坟人看着他的眼睛,找不出半点异样,因茫然而沉默。

    顾濯知道这位守坟人在做什么,便道了一声谢谢,与余笙并肩远去。

    夜色中有声音隐约响起。

    “为何这般慢?”

    “因为认真。”

    “可我在陪你吃风。”

    “那下次我快点?”

    “既然是认真,慢些也可以。”

    “到底要快还是要慢?”

    “这是你的事情,与我无关。”

    “但我不是在听你的话吗?”

    ……

    ……

    山中无历日,修行更是如此。

    在证圣三十九年的这个冬天里头,顾濯和余笙渡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外界的纷纷扰扰为层云所掩埋,白帝山上一片清净。

    两人对待修行的态度极为认真,崖畔那两间石屋里总是徘徊着他们的声音。

    声音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探讨,是顾濯和余笙对于天地衡和星霜劫这两门功法的剖析,有时候是前者认为后者失于偏颇,又有时候是后者指出前者话里的漏洞,紧接着两人就此开始进行探讨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