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朔州之议 (第2/3页)
“陛下,马邑城处的屯所臣在任时每年都会去看一次,也与官员及寻常百姓都交流过。并非百姓开垦荒地不勤、也非州中郡中不提供农具驴牛牲畜。”秦朗微微叹了一声:“陛下,实在是气候不对。土地贫瘠,雨水不丰,霜冻又早。臣在太原左近细细查问过,以麦种一斤为算,上田可得收获时可得十二斤,中田可得十斤,下田可得八斤。而在马邑处,连下田的一半都不可及,种麦一斤只得三斤到四斤。”
“而且,这是太和七年的情况,六年、五年之时还要更差。而且马邑处种粮与太原相比,同等田土所废时间却更多。”
“以此三年可见,彼处田土已经不适合耕种了。实非官吏懈怠、百姓懒惰之故。”
曹睿略略颔首:“朕知晓了。”
“诸卿,建安年间武帝废弃北地、朔方、五原、云中、上郡、定襄六郡的原因,经过马邑处三年的尝试已经可以证实,实在是气候水土不利耕作,非人力所能及也。”
“此前数年之间,朕忧心与吴、蜀、辽东边患,对幽并以北甚少言兵,大多以赏赐、征兵而拉拢,如今天下只剩蜀地未定,却又一时不能急切。”
“朕与诸卿直说,朕欲收回北地、朔方、五原、云中、上郡、定襄六郡之地!”
曹睿话一出口,书房中一众臣子几乎同时显出惊讶的神情。
卫臻深深吸了口气。
若是以往,朝中政事都由董昭、司马懿二人率先进言,他只不过查缺补漏、时时纠错而已,不需要他来主张。如今他已经成了尚书右仆射,成了尚书台名义和实际意义上的执掌者,纵使旁人不说,他也是要说话的。
“陛下,”卫臻清了清嗓子:“请问陛下欲要如何收复这六郡之地?”
曹睿平静说道:“既然桑干水畔的马邑、楼烦等处已经如此不适合耕种,这便是天数了,朕以为或许再过数十年、气候渐渐温暖、雨水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