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风云再起 (第2/3页)
,到底有什么想法,她却又总是懵懵懂懂的,说不出来。
总而言之,她觉得自己不应该再被当作小孩子看待了,起码要把她和弟弟有所区分才对。
不讳言地说,江承业如今在姐姐眼里,就是个不懂事儿的小屁孩儿!
平常家里吃饭,所有人都得等着江连横上桌,唯独江雅时不时就用胳膊肘撞两下弟弟,说:“承业,你要是饿了就先吃!”
江承业不敢:“姐,爸还没下来呢!”
江雅便摆摆手说:“嗐,没事儿,你是小孩儿,吃吧!”
凡此种种,常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其实,在长辈眼里,恰恰是江承业持重稳当,更像个大孩子的模样。
这些年来,姐弟俩年岁渐大,仿佛自然而然的,彼此间就不再像儿时那般亲昵了。
姑娘大多早慧,江雅更是如此,总觉得弟弟闷头闷脑的,什么也不知道。
相比之下,每当她闲来无事的时候,反而更喜欢往海新年身边凑乎,至少这位异姓兄长还有山里的传说可供消遣,哪像江承业那样,整天只知道翻书本,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其他爱好。
另一边,江承业却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整天跟在姐姐后面跑,像个跟屁虫似的随叫随到。
承业喜静,没事儿就在屋里坐着,翻书本、连环画、练习毛笔字。
现如今新式教育,全国推行钢笔,但自从那年在灯会上得了一方廉价砚台,江承业便开始拿这些小玩意儿给自己解闷。
家里也没请先生专门教他,所以只是写字,一笔一划,虽然端正,但根本谈不上书法,唯一能帮他提点两句的,便只有大姑奶奶许如清了。
正因如此,江承业写的字,便显得愈发秀气,仿佛出自姑娘的手笔。
江连横偶尔看到,虽然也挺欣慰,但嘴上却说:“好看是好看,就是少了点气势和魄力,你看爸给你写两行……”
刷刷点点,一气呵成——的确很有气势,就是有两个错别字。
江承业知道父亲写错了,但他不说,只等父亲走后,方才默默提笔,将其改正了过来……
…………
家长里短,暂且不提,单说江家第二件大事。
这件事关于时局,新历九月初,皖系独苗卢大帅突然受到苏、闽两省南北夹击,江浙战争随即爆发。
皖系浙省地处直军包围,兵败如山倒,不到一个月,威震江左的卢大帅便已丧权失地,只好灰头土脸地跑到沪上租界,通电下野,吴秀才武力统一的愿景,似乎即将达成。
然而,奉皖粤三家同盟,虽说天各一方,却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又岂能坐视不管?
于是,就在当月,张大帅立刻集结东三省共计十七万兵力,兵分五路,再度挥师入关,剑指京畿,意图逐鹿中原。
吴秀才不遑多让,火速调集北国六省共计二十万兵力,列阵山海关至热河沿线,拥兵据守,巩固京师。
上一次,直奉交战,奉军大败亏输,直军问鼎天下。
这一次,吴秀才虽然听说过“整军经武”,但还是想当然地认为,奉军仍是一群乌合之众,只需谈笑间,便可歼灭关东马匪。
结果双方刚开始交火,直军就立刻感到情况不妙。
奉军的变化,从最初的炮火试探,便已显露端倪。
最明显的就是炮火射程,奉军的炮弹打得到直军阵地,可直军的炮弹却够不着奉军前线。
一寸长,一寸强,这便已经拉开了差距。
而且,奉军也不再像第一次开战那般,只凭顽勇,毫无章法,如今竟也懂得海陆空立体作战了。
另一方面,张大帅任人唯能,也不再倚仗原先那帮老哥们儿,转而开始重用新人作战。
奉军五虎将,除了张效坤以外,其余四人不说精通兵法,起码也比那些胡匪军官强过十万八千里,就算张效坤不懂用兵之道,他手底下那帮白俄军官却也身经百战,都是见过大场面的老将了,自然不可轻视。
在远东各家军阀之中,奉系将领最推崇“唯武器论”,不仅在奉天开办本土军工,而且还在海参崴多次秘密进口武器装备。
细看奉军各路兵马,将士们肩上扛的是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