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2/3页)
件事情——设定目标。到底你来生何去何从?你要去哪里你要想清楚。
生命的改变,我们不是六祖大师,是可以顿悟顿超的,一般人都是逐渐逐渐地调整自己的脚步。佛陀说修行就像一棵树,这个树能够往西方倾倒,它不是一天养成的,它必须要有一个绳子慢慢拉慢慢拉,让这棵树很自然地往西方倾倒。所以它砍断以后,它很自然地往西方倒下来。
我们临终能够往生净土也是这样,你必须要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你自己,当你继续轮回会有什么过失?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经验当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脚步,发愿让你人生的这棵树往净土方向发展,所以你必须要了解,轮回的过失跟净土的功德。净土的功德这一块,我们到了“念佛篇”跟“净土篇”这块再来说明,你选择了净土有什么好处。我们今天要学习,当我们选择继续轮回会有什么过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是如何的因小失大,如何的得不偿失,我们必须要了解。因为我们要离开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不容易。
我们在娑婆世界流转太久,跟太多的人结下很深的因缘,跟太多的事物产生很多很多的互动,娑婆世界对我们是这样的熟悉,我们突然间要离开它,你必须有一些心理建设。就是你必须先了解轮回的真相,临终才能够彻底的放下;佛法说的“放下”是建立在看破的基础上。你的智慧看不破它的假象,不可能放下,因为轮回虽然充满了痛苦,但是却充满了一些虚妄的假象来引诱我们,不能看破假象你不可能放下。你心中还是贪恋娑婆,还是贪恋轮回,到临终的时候这一步你还是跨不出去,所以了解轮回的真相,就变得非常重要。
丙二、别明(分二:丁一、轮回真相。丁二、对治方法。)
丁一、轮回真相
◎十二因缘
好,我们要跟大家来研究一下,到底生死轮回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页。佛陀把轮回归纳成十二种相貌,包括了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有三世的两重因果。为什么叫两重因果?因为过去跟现在形成一重因果;现在跟未来又形成一重因果。过去的因创造今生的果,今生又变成一个因又创造来生的果,就形成三世两重因果。那么这十二种相貌,过去世有两种相貌,会影响我们的今生。首先我们看第一个过去生的无明,无名的相貌,我们念一遍:
一、无明
无明为过去烦恼之总称,体即是痴,迷暗为性。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
无明,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因为有无明才有烦恼。什么叫做无明呢?它就是一种愚痴的迷暗。无明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盲点,一种盲目的追求。我们一般人,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愚痴,不是这样子。其实只要受过教育,我们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理性的。我们做一件事情一定思考,这件事情做了以后,对自己对别人有好处,你才会去做的。但是有些事情你不会去考虑,因为它已经是你的盲点了。
比方说,有些人的盲点在子女,他明明知道这个子女对他伤害很大,但是还是会把钱拿给子女去花,因为这个人跟子女已经形成盲点了。盲点就是说你做这件事情,已经不计任何代价,也不需要理由,你一定会去做,这个就是你的盲点。当然每一个人盲点不一样,有些人的盲点在财富,他可以为了赚钱而不要命。明明知道说你没有命钱也没有用,但是你讲这个道理,对他一点都没有帮助,因为他已经构成盲点了。所以什么叫盲点?就是别人跟你讲没有用,只有自己觉悟;有些人盲点在财富,有些人的盲点在感情,有些人是追求各种的名利、名声等等。
总而言之,你会来投胎一定有盲点。没有盲点你不会来投胎,你不可能来投胎。每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个盲点两个盲点三个盲点,当然你盲点越多,就越难离开娑婆世界,因为它是一切业力的根本。这个盲点开始活动的时候,就创造生死业力,就形成了轮回。所以它是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你对人事中错误的、盲目的追求,这是第一个,生死轮回的一个最重要的开关。第二个看行:
二、行
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而造成罪、福、不动诸业,名之曰行。
这个行就是发动一种身口意的活动,身口意的行为造作。你的盲点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就开始产生烦恼;可能是产生贪爱、也可能产生瞋恚,就创造了罪业、福业跟不动业(不动业就是禅定),名之为行。
我们有些业是可以忽略不计,在佛法说偶一为之的、一时失念的;你平常对这件事情是非常清楚,你很清楚不能做。这件事情它不是你的盲点,但是你一时失误,可能是别人劝你,或者你一时失念去做了;这种业你暂时可以不用管它,因为它对你影响不大。但是,你依止你的盲点去造的业,这个业就要注意了,一定会得果报。因为依止盲点在造业,一定是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而且是不计代价,那个心特别的坚固。所以我们今天所要处理的,是带有盲点的业。前面是处理业力这一块,现在开始处理内心的盲点,因为这个是由内心的无明的盲点去推动的。凡是由无明的盲点这种执取去造的业,这个业一定会得果报。
由盲点(无明)跟业力的结合,就形成过去的强大业力。当然我们过去的无明跟业力,有很多种很多种很多种,就好像很多抽屉一样。今生的你,在《楞严经》用水泡譬喻;你看大海很多水泡,你今生只是一个水泡,今生的你只是你生命的一小部分。诸位,你今生很快乐,不是说你的善业比别人强,不是,是你运气好,真的运气好。你临终的时候打开一个善业的抽屉;这个仓库很多抽屉,只是你今生善业表现出来。他今生很痛苦,不表示他阿赖耶识没有善业,也不是这个意思,他也不比你差;只是他前生的时候,不晓得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他打开的是罪业的抽屉。
我们今生的果报只是过去生,某一个业力表现出来了,它不是你的生命的全部,阿赖耶识有无量无边的善业、有无量无边的罪业,其中一群的业力现出来了。如果你今生很快乐,只是你过去生某一部分的善业表现出来。如果你今生很痛苦,也是某一个罪业表现出来。但是它不表示你生命的全部,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譬如大海,受业力风的吹撞产生一个水泡。所以我们今生是由于过去某一个盲点,这个盲点可能造善也可能造恶,这个业力成熟得果报了,就是我们从什么地方来?从颠倒妄想加业力的结合而来。
好,我们看看今生是怎么回事。今生的生命开始先从“识”讲起:
三、识
识为初入胎识。即由过去惑业动力,使感异熟报体之赖耶识,遇缘托胎,以完成现实之生命体。
识就是第八识。第八识的业力变现一个果报的时候,第八识是第一个先投胎的,它是一个明了的心识。由过去的惑,就是无明的妄想,跟业力这两个结合的动力,去得果报。这怎么得果报呢?遇缘托胎。它要假借父母的因缘。
当然现在科技发达了,有时候用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就是把这个父精母血放在一个地方,一种保温的地方。但是阿赖耶识它过去生临终的时候,它有这个业力的推动啊,在虚空中找它相应的父母亲;即便是没有父母的交 媾,只要有父精母血,它有这个业力的推动,照样可以从空中里面直接投胎。所以你的生命体不是父母创造的,只是假借父母的因缘投胎而已。你是你过去的业力创造出来的。投胎的刚开始就是一个识,识当然只是一个心法;到了母亲的胎里面,吸收母亲的滋养,就慢慢慢慢地产生了变化。我们看下一个:
四、名色
名色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即组织有情之要素。胎相初成,六处未圆,故称名色。
前面的识只是一个精神的状态。这个名色,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开始有一种胞胎的相状完成了。但是这个胞胎还没有产生六根,所以他不能跟外界接触,六处未圆。所以他的生命的感受,完全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他只有内受没有外受。在唯识上说,这个名色(胞胎),因为他这个时候还看不到眼睛,看不到鼻子;他是怎么感受呢?
如果这个人是从善业而来,他在母胎的时候,自己感觉到住在一个宫殿花园,非常快乐,整天在宫殿里面玩乐。如果这个人是从罪业而来,他住在母胎的时候,他自己会看到一个很污秽的房间、很潮湿的房间,自己躲在角落里面哭泣。一个人刚开始在母胎的时候,神识是各有各的想法,这个就是你的名色位。名色位你六根还没有完全长成,还不能跟外面产生一种接触跟感受,你完全是在受用你自己内心的业力。看下一个六入:
五、六入
六入为六根完具位,亦名发毛爪齿位。谓于胎中由名色渐次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