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禅观与净土 > 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3/3页)

广,因此诸根具足,故名六入。

    六入的这个“入”就是根,因为根它能够入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种种的感受,所以叫做六入。前面的名色位,他在母体里面吸收营养,慢慢地开始长出眼睛,长出鼻子,长出头发,长出牙齿等等。这个时候诸根具足,他的六根开始活动。因为他还在母胎,所以他跟母亲同一感受。母亲快乐的时候,他会感受到一种快乐的讯息,他也会快乐;当母亲忧伤的时候,他也会吸收到母亲忧伤的讯息,他自己也会莫名其妙忧伤。他跟母亲是母子连心,就是这个时候同一个心情。

    你看舍利弗尊者,他妈妈本来智慧一般很平常,但是怀他的时候变得很聪明,辩才无碍;但他妈妈把他生出来以后,又恢复得很正常。所以你要是怀小孩的时候,变得特别聪明,不是你很聪明是那个小孩很聪明。因为你们两个的心是互通的,他的聪明会加持你。六入这个时候胎儿产生了感受,因为他还没跟外境接触,他的感受从什么地方来?直接吸收母亲的感受。当然,母亲也会吸收胎儿的感受;两个人感受是互通,母子连心,这个时候叫六入。我们看下一个触:

    六、触

    触是觉触,为认识之开始。谓出胎后与境相触,生起认识。然因未能识别境界苦乐,故名为触。

    “触”就是六根跟外境的第一个接触叫做触。也就是一个胎儿,直接跟外面的空气阳光接触的那一个刹那叫做触。所有东方的哲学家、西方的哲学家在论断性格;西方是以基因来论断一个人的性格命运,东方是以紫薇斗数、八字。都很强调你什么时候从母胎出来那一刹那。因为胎儿本来是在母亲的怀里面,他跟外面接触的时候,他第一个接触到,太阳跟月亮的磁场的角度。因为太阳有一个角度,月亮有一个角度,这两个角度结合,你出来的时候接收到日月的磁场,这个时候决定你一生的性格,你的命运就决定了。当然这个也跟你业力有关系,因为你业力什么时候成熟,它什么时候把你推出来。

    一个人的性格,跟你的出生年月日时,为什么有关系呢?因为你一出生的时候接触到太阳、月亮的磁场,就影响你的性格倾向了。你这个人是乐观派的,是悲观主义者;你胸量是比较大,或者你格局比较小。你出生的时候,你一生的格局就定了,很难改变。除非你修空观,重新把过去的讯息全部扫干净。我们下堂课会讲怎么样重新塑造你的性格,明天讲大乘的空正见。一般你一旦投胎以后,从母胎出来你的性格就决定了。这叫做触。好,我们往下看:

    七、受

    受为领纳,即情绪作用。谓于触对境界,时而于违顺中庸境上,生起苦乐舍之感觉,名之为受。

    “受”是一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前面只是一个触,接触了以后它产生一种受。他可能是在一个违背的,或者是一个顺从的,或者一个中庸的,三种的境缘当中,产生苦受、乐受、舍受三种感受,名之为受。感受它本身是没有相状,它只是一种直觉的反应。

    一般来说,小孩子他的情绪只是一种感受,没有太多想法,因为他没有经过学习嘛,还没有很多的名言的安立。所以受它只是一种善恶业的一种直觉,如果这个小孩子善业强,你就看到他从小莫名其妙就很喜欢笑。因为他的乐受很多,他的善业力在释放的时候,就是喝一杯开水他都产生笑容。因为开水跟他舌头接触的时候,善业力让他感到快乐的感受。如果这个小孩是罪恶比较重的,他就莫名其妙的会有一种痛苦的感受,因为这个罪业不断地在释放。所以这个感受呢它只是一种直觉,它没有任何的掩饰,小孩子没办法掩饰自己的。我们再看爱:

    八、爱

    爱以染着为义,由受而来。即于相续之三有自体,所取之三有境界,于乐爱合,于苦爱离,名爱。

    前面的感受是直觉的反应,它只是表示过去的善恶业的释放,到了这个“爱”就是心中的想象了。这跟你接受的教育有关系,跟你接受的环境有关系。所以一个人会开始自我克制,或者产生种种的放纵,就是你是怎么想的,你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你用正面的想法或者负面的想法,它会让感受就转成各种影像。我们心中开始出现人事的影像,是从爱开始。本来你心中是没有相状,本来清净嘛。那为什么有相状呢?因为你产生很多的想象力,你先接触感受,感受以后你捏造很多的想象,这个想象就会带动你的去追求,或者带动你的厌恶,爱憎取舍的情绪发生了。爱就是开始在心中创造很多的相状出来,当然这个就跟你接受的名言有关系,你用什么名言。我们再看取:

    九、取

    取是驰取追求,由爱而来。即由种种之执取,于是三业繁兴,而集成未来身心之苦,因名为取。

    “取”开始一种对某种人事的追求。为什么追求呢?因为你有很多的想象。这个相状会牵动你的内心,去追求某种东西,当然它也会牵动你去讨厌某一个东西。当我们的心情从感受到想象到执取的时候,它就会造作一个很重大的生死业叫“三业繁兴”,这个业力开始活动了,就会集成未来身心的痛苦,名之为取。

    唯识学上说,一个人到了取的时候,当然你不可能追求所有的东西,各有各的追求。这个取它会有两种功能:第一个发业;第二个润生。一个人心中有所追求,你就去创造一个强大的生死业力。当然你追求的是好的,是利益众生的就叫善业。但是这个善业是由追求而来的,也是生死业。如果你追求的是不好的,那就是罪业,它也是生死业。

    诸位你们知道,菩萨道的造业不是追求,他是发愿,发愿是无所求的,他随缘;向内无所求,向外看需求。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尽量不要用一种取著的心,尽量用愿力,我应该要这样做。比方说你今天去做义工,你做义工的时候是种执著的心,我想要这样做,这个义工的业——生死业;我做义工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发了这个愿,你只是实践你的理想而已,这是我应该做的——菩萨道。不一样。

    如果我们希望临终的时候业力少一点,愿力多一点,你平常就要注意你的心态。从净土法门人生只有两种情况:一种释放的是生死业;一种是菩提愿。两种而已。愿力是轻飘的,它能帮助往生;业力要以印光大师的标准,净土宗的人,生死业包括罪业也包括善业,不是所有的善业都帮助往生,不是。造善业的时候,你的心是特别的执著,这种业也障碍往生,因为它是生死业。你造善的时候,最好是从愿力发动出来,临终的时候才不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把你带到娑婆世界,让你往轮回的地方跑;因为你累积太多这种生死业力。所以我们平常多一点愿力,少一点执著。“取”是非常严重的生死的根本。我们的根本两个:一个是无明;一个是取。取本身会造生死业。第二个润生,它还会去刺激其他的生死业得果报。我们看有:

    十、有

    有是存在之义。谓由爱着、驰取之不已,发为纵我役物之行,而构成潜在业力,感后有报,名有。

    到了有的时候,它已经形成一种业力了。这个只有靠忏悔,它已经形成业力了。我们今天修行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把已经形成重大的业力,透过忏悔、皈依、发愿,把“有”这一块的力量降到最低。第二个,你从今以后要对治“取”,这个取著的心不能太强。因为你不断地忏悔,结果你又不断造生死业,你的业还是不断地在增长。

    我们昨天讲的课是在对治“有”这一块,就是把已经形成的业力,把它调伏下来。现在我们要处理的是爱取,由爱取去创造有。到有这一块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忏悔,你的生命就开始有来生的问题了。再往下看生:

    十一、生

    生是未来受生。即由能生身心之潜在业力,而于六趣及四生中受生,完成未来之新生命,名生。

    这个“生”就开始去投胎了受生了。当然是由过去的前面讲这个有,就是你生命当中一种强大的增长业的业力,去六趣四生得果报,如果是善业得安乐的果报,罪业得痛苦的果报,叫做受生。我们看受生以后的结果是什么?

    十二、老死

    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与之俱来。

    那么你一旦受生,在我们生命当中,你就要付出老病死的代价,轮回的代价就是老病死忧悲苦恼。除非你有本事不在三界得果报,只要得果报,你只要有一个身体,你老病死忧悲苦恼就不可避免了。不管你福报多大,这个是不可避免的。

    好,我们先把这个十二因缘,过去的因缘跟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形成一个生命的水流,它是怎么形成的先做一个说明,我们先了解轮回的真相。待会再来说说,怎么样去处理轮回的开关,它有几个开关是要注意的。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