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353章 招讨陇右

第353章 招讨陇右

    第353章 招讨陇右 (第2/3页)

后止步于此。”

    董成的话,自然有一分道理,但祐世隆却不服气。

    刚满二十二岁的他,此刻还不满足攻下嘉州,劫掠成都,并占据岭西和安南的未来。

    他还想要拿下嶲州、击败高骈,甚至拿下黔中道。

    “董清平,我们好不容易才将大唐逼到如此境地,难道您不想占领更多的疆域吗?”

    “臣想……可做不到。”董成忍不住叹气道:

    “这些年,国中死伤残疾的男子,没有二十万也有十万了。”

    “国中最少需要休养十年,才能恢复到战前的国力。”

    “更何况此次能够成功,全因多康吐蕃出兵牵制半个西川的兵力。”

    “虽说他们眼下还在北边作战,可若是他们见好就收,趁机撤军,那我们又该如何?”

    “陛下,您若是还想让大礼长久,还请听臣的这番谏言……”

    董成苦口婆心的说着,但祐世隆却脸色若寒冰,十分难看。

    他思考再三,最后不甘道:“等攻下了嘉州,劫掠了成都府,朕会再考虑董清平您这番话的。”

    “在此之前,还请您返回阳苴咩城,为朕调度钱粮兵马。”

    祐世隆是董成看着长大的,他自然知道祐世隆并未将自己的言论听进去,所以只能无奈道:“臣、告退……”

    恭敬行礼后,风尘仆仆赶来前线的董成,佝偻着背影离开了前线。

    与此同时,赵诺眉也征调了嶲州、黎州境内的蛮人,带着他们沿着大渡河北岸向嘉州开路而去。

    在他们明面进攻邛崃城,暗地开路偷袭嘉州的同时,长安城也迎来了一位功臣。

    “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王使君万胜……”

    长安城内,朱雀天街被无数百姓包围,数万百姓自觉来到天街两侧,为这位讨平贼寇,疏通漕运的官员庆贺。

    哪怕是角落的乞丐,此刻也挺起了胸膛,高声呼唤起了“王使君”。

    他们口中的王使君,正是从河南道讨贼归来的王式。

    此刻的王式骑在马背上,身边被近百名神武军包围并拱卫着。

    望着百姓们为自己庆贺的模样,王式内心百感交集。

    二十年前,他因为与王守澄有交集而被朝廷冷落晋州,只能庇护晋州百姓不受鞑靼入寇。

    二十年后的今日,他却成了长安百姓庆贺的英雄。

    二十年的时间,他从三十四岁走到了五十四岁,终于得到了朝廷与百姓的认可。

    想到这里,王式不免觉得,此生也算起落有序,没有任何遗憾了。

    在百姓的簇拥下,他前往了大明宫,登上了紫宸殿。

    “传圣意,擢授淮南节度使、诸镇招讨使王式为司徒、兵部侍郎、山南西道节度使。”

    “东川利州,本属山南西道,昔年划归剑南东川所辖,而今划归山南西道。”

    “文州、扶州、龙州、绵州,昔年为东川所辖,而今划归东川,以东川节度使高骈制之。”

    王式才登上庙堂,便引来了朝廷的册封,以及昔年针对陇右情况改变的部分州县划归也随之回到了会昌年间的地位。

    昔年文扶龙绵四州划归西川,是为了防备逃民北上,同时方便收回陇南七州。

    利州之所以划给东川,也是因为山南西道总是管不住逃民逃亡陇右,继而划归东川。

    如今各州各自划回本属,也是因为时局所致。

    首先是西川的防务压力太大,所以只能把文扶龙绵四州划回给东川,让东川的高骈想办法守住这四个州,击退入侵的多康吐蕃。

    利州划回山南西道,也是因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卢钧在半个月前病逝,朝廷准备让王式前去整顿山南西道兵马政务。

    王式能如此快速的讨平河淮贼寇,他的政治能力并不差。

    从朝廷的这一系列布置中,他隐隐感觉到了朝廷似乎在准备应对另一场战事。

    整个西陲,值得朝廷那么对待的,似乎只有盘踞陇右的刘继隆。

    想到这里,王式不免皱眉,他似乎知道了朝廷为何突然加税了。

    不加税,哪来的钱粮讨平陇右……

    “臣王式,谢恩……”

    思绪落下,王式稽首谢恩,随后在平身的声音下缓缓起身,重新回到了队伍之中。

    不多时,紫宸殿上以百官为主的常朝便结束了,但这只是百官常朝的结束,而非朝廷。

    “王司徒,陛下请您移步咸宁宫。”

    “臣领谕……”

    散朝过后,王式看着宦官走到自己身前耳语,心道果然。

    不多时,他与路岩、高璩、徐商三人前往了咸宁宫。

    在这里坐着的,除了早早来到的皇帝,还有被赐座的王茂玄、亓元实、齐元简、杨玄阶等北司四贵。

    北司与南衙皆不待见王式,毕竟他昔年和王守澄交往,这在北司南衙都算忌讳。

    王式坐在右首第四位,随后便专心等待皇帝开口。

    李漼没让他等太久,随着他们四人坐下,李漼当即说道:

    “山南西道节度使卢钧病逝,然其在任数年无功暂且不提,放任流民逃亡陇右,使得山南西道兵马不修兵甲,操训不齐更是大罪。”

    “念其践历中外,事功益茂,便不再追究其过错,册赠太傅,谥号元。”

    简单的开场,陇右便以不算太好的形象出现在了皇帝的这番言论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