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354章 六州失陷

第354章 六州失陷

    第354章 六州失陷 (第1/3页)

    “爹,今天庙堂上的事情我听说了!”

    张氏司徒府内,当班值回来的张淮鼎一身甲胄并抱着铁胄走入府中中堂时,张议潮正在与张议潭等人商议今日常朝的事情。

    堂内坐着张议潮、张议潭、张淮铨、张淮澄四人,代表了张氏两家的家议。

    眼见张淮鼎走进来,七十八岁的张议潭轻笑两声:“二郎回来了?”

    “伯父,我班值回来了。”

    张淮鼎明面上依旧保持着对张议潭的尊敬,张议潮瞧见他那模样,略微皱了皱眉头:“坐下吧。”

    “嗯!”张淮鼎应下,随后坐在左首第二位。

    见他坐下,张议潮继续与张议潭说起了朝堂的变化,同时张淮铨也将张淮鼎没来之前所说的那些事情告诉了张淮鼎。

    说来说去,实际上都是在说朝廷对山南西道、剑南道州属规划的事情。

    张议潭虽然年纪大了,却也没有彻底的糊涂,所以经过张议潮解释后,他很快就知道了,朝廷恐怕是在针对陇右。

    他已经记不清刘继隆的面容了,依稀记得,刘继隆生得俊朗非常,有神人之表。

    “牧之还是做得太过火了,便是老夫都能想到,他在图谋剑南北部六州。”

    “朝廷更换诸州归属,恐怕也带着敲打他的含义。”

    “至于朝野流言中所说的……淮深改换门庭一事,老夫觉得不可轻信,至少淮深并未与老夫说过……”

    这些日子里,北司南衙没少散播河西与陇右离析的流言,以此来给朝野上下的臣工增添信心。

    张议潭年纪大了,极少外出走动,更别提上朝了,因此不是张议潮告诉他,他恐怕都不知道外面有这样的流言。

    “阿兄不会与刘节帅离析的!”

    即便只有十六岁,但张淮澄也不相信自家大哥会与刘继隆做出割席断交之举。

    面对他们的这番话,张淮鼎则是在暗自揣摩刘继隆上次写给自己那份书信的意思。

    信中,刘继隆说过,张氏在长安还不够强大,应该避免卷入任何争斗,等到皇帝势弱再异军突起。

    难不成……刘继隆所说的皇帝势弱,是指他亲率大军击败官军,致使皇帝威信扫地?

    张淮鼎有些不敢相信,却又觉得自己的猜测有一番道理。

    这般想着,他心底甚至自圆其说式的为刘继隆的行为想出了许多说法。

    “禁军什么情况,大兄也是知道的,朝廷若要讨平陇右,必然会开始募兵,亦或者调任诸镇兵马戍边西陲。”

    “虽说此前朝廷已经为神策军募兵万五之数,但所募之兵,多乃穷苦子弟,瘦弱不堪。”

    “眼下操训不足旬月,虽能列阵,却难负甲。”

    “北司的宦官们虽说不知兵事,但久于操训,什么兵能打,什么不能打,他们还是能看出来的。”

    “若这支兵马三月内未前往西川驰援,且朝廷还征调了山东诸镇兵马戍边西陲,则朝廷必然要对陇右下手。”

    “若这支兵马不过月余便出阵,则说明朝廷调整州属及征募万五兵马,皆乃敲打之手段。”

    “只要牧之不伺机南下,朝廷应该不至于出兵对付他……”

    张议潮说了许多,张议潭也点头表示附和,而张淮鼎却已经笃定了刘继隆要与朝廷开战。

    想到这里,他眼神闪烁,也不在意自家阿耶和伯父所说的这些。

    待到议事结束,各家散去的同时,张淮鼎走出了张氏府邸,准备返回自家府邸,而张淮铨则是前来送他。

    二人走到乌头门外,张淮鼎在上车前对张淮铨道:

    “刘继隆若是与朝廷对抗,此乃我张氏机会也。”

    “什么机会?”张淮铨不明所以,张淮鼎则是轻笑道:

    “朝廷忌惮你我,故此没有为左右神武军扩军,但若是诸镇与禁军在陇右失利,届时你我手中三千神武军便成了长安最后的几支精锐之师。”

    “只要你我保全实力,最后地位必然水涨船高。”

    张淮鼎语气略带激动,张淮铨则是踌躇道:“这……诸镇毕竟也有精锐之师,不可能失利陇右吧……”

    “糊涂!”张淮鼎冷笑,脸上甚至出现几分不屑::“阿兄,你我都是从沙州一路拼杀过来的。”

    “你老实说,就京西北八镇与神策军这些样子货,你觉得能有我们归义军三分骁勇吗?”

    提起归义军这三个字,张淮铨眼底不由闪烁,那是他为之骄傲的经历。

    “比不上。”张淮铨摇摇头,实话实说道:

    “我们一路向东,都是以少打多,京西北八镇及神策军连没有甲胄的党项人都对付了十几年,最后还得招抚他们,自然比不上我们。”

    “正是!”张淮鼎自信颔首道:

    “刘继隆手中少说也有五六万精锐,若是知晓朝廷要讨平他,起码能拉出七八万兵马与朝廷为敌。”

    “仅凭朝廷如今的情况,除非出动二三十万大军,不然绝难对付刘继隆。”

    “刘继隆如史思明,可朝廷却无李光弼、郭子仪……”

    “这是你我的机会,也是我张氏的机会,绝不可放过!”

    张淮铨见自家二郎如此,当即点了点头,而张淮鼎则是对张淮铨道:

    “这些日子,大兄劳累些,多盯着北司那边的动向。”

    “即便朝廷要讨平刘继隆,也不会现在就立马出手。”

    “想要讨平刘继隆,单粮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