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527章 洪武六年

第527章 洪武六年

    第527章 洪武六年 (第2/3页)

  以十七世纪西洋海船为模版而修建的大汉海船,性能并不比十七世纪的西洋海船差,更别提大福船了。

    从东海海军操训以来,远洋操训倒是还没有几次,眼下倒是可以训练这些海军,先探索了南洋,再分批前去搜寻美洲的作物。

    不过在此之前,需要先收复辽东,形成掎角之势来对付北边的奚人和契丹人。

    想到此处,刘继隆便开口道:“河南、淮南各起漕粮五十万石,速输青州。”

    “发关内、京畿、陇右、河东诸道,各遣两军与河南都司兵马一同赴青州演武。”

    “兵发之后,诸道即募新卒,补其缺额。”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先把粮食调到青州,然后从诸道调遣两万兵马前往青州,与河南都司合计三万兵马于青州演武。

    按理来说这些都是老卒,没有必要磨合演武,不过既然皇帝如此吩咐,李商隐等人只能纷纷作揖应下。

    “臣谨记敕令……”

    内阁三省的官员纷纷回应,刘继隆见状看向谢瞳:“军器监火绳枪进展如何,与三位相公说说吧。”

    距离刘继隆指点陈济通改进火绳枪已经过去两年时间,两年时间里,火绳枪早已解决了枪管与药室的气密问题。

    随着冶金技艺进步,火绳枪的重量也控制到了十二斤左右,虽然对于兵卒来说依旧沉重,但这已经是工匠们集思广益,将技术改良到最好的状态了。

    得到刘继隆首肯,谢瞳也站出来与李商隐等人介绍道:

    “军器监所制火绳枪,枪长三尺五寸,重十二斤,耗钱两贯。”

    “此物与火炮填充手段相差不大,八十步可伤人,四十步(约60米)可破甲。”

    “以工匠操训所见,每刻钟分为十五分钟,熟练的火绳枪手每分钟可打出一枚弹丸。”

    “一名熟练的工匠,一个月可制出一支火枪,如今朝廷已经在两畿军器监制作火绳枪三月有余,两畿存有三千支。”

    随着谢瞳将破甲距离道出,李商隐等人很快便察觉到了此物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汉军破甲敌军只能用火炮、投石车或抵近面射,最后才是阵脚兵肉搏交战。

    抵近面射的距离在十步以内,而如今的火绳枪却能在四十步破甲。

    看似区别不大,但如果数千火绳枪兵列阵破甲,恐怕一轮排射就能打崩对方的阵脚兵。

    想到此处,李商隐总算知道自家陛下只调三万兵马就准备收复辽东了。

    渤海兵马不过十万,三万汉军收复辽东完全足够,更别提后续还有两万海军了。

    眼见他们神色动容,刘继隆便继续说道:“若能说服渤海国将辽东还归朝廷为最好,若事不可为,动兵便为下策。”

    虽然这么说,可刘继隆清楚,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就更拿不到了。

    只有以战促和,让渤海见识到汉军与唐军的区别,一战把他们打疼才行。

    “陛下圣明……”

    眼见刘继隆并没有大动干戈的打算,李商隐松了口气,与左右的崔恕、萧溝高唱圣明。

    在他们话音落下后,刘继隆随即开口道:“敕令两畿军器监传火绳枪造法于诸道军器司。”

    “自洪武六年五月起,额定每司每年制扎甲五千,军器各万,火绳枪三千支,火炮五十门,火药五万斤,炮弹千枚,弹丸万斤……”

    “臣谨遵圣旨。”

    李商隐等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各道军器司每年本就额定生产军械作为储备,如今只是增加了火绳枪和火炮及火药炮弹罢了。

    虽说这么做会导致军器监增加数十万贯的度支,但总比需要打仗时没有库存要好。

    “退下吧。”

    刘继隆示意李商隐等人退下,在其退下后,便目光看向了敬翔等内阁大学士,与他们继续商讨起了机要政务。

    只是在他们商议时,随着李商隐等人返回南衙,无数旨意开始分别发往有司诸道。

    是日便有不少人了解到了旨意的内容,而原本闲了几年的武官们也从调粮和调兵前往青州的旨意中,嗅到了立功的味道。

    不过令他们更为好奇的,还是旨意中的火绳枪是个什么东西。

    好在他们对火绳枪的好奇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刘继隆将两畿军器监库存的火绳枪装备两畿驻队将士,这些武官们也见识到了火绳枪的威力。

    除去火绳枪装备,刘继隆还令人根据他口述编撰了《火器操典》,主要讲的就是三段射击和线列战术,以及火枪兵与跳荡、阵脚兵的配合。

    《火器操典》雕版印刷后,很快便印刷并发给了五军都督府,由五军都督府发给军中旅帅及以上的将领。

    由于大汉各道距离相隔甚远,因此诸如黔中、岭南、安西、北庭等遥远的军器司直到岁末才接到了朝廷派来的工匠。

    等工匠传播技艺,诸道有司工匠能熟练制作出火绳枪时,已经是来年的三月了。

    “砰!!”

    三月初五,当硝烟在高昌军器司的校场上升起,安西所产的第一支火绳枪试射成功。

    校场上的兵卒连忙跑到了披上一层扎甲的靶子上,将靶子抱着跑到了张淮深的面前。

    “启禀交河王,四十步距离破甲成功。”

    兵卒汇报着火绳枪的威力,而此时张淮深他身后的张延晖、张淮溶、曹议金、李明振等人纷纷露出了惊骇之色。

    “若是能制出此物五千支,恐怕一轮就能挫败回鹘士气。”

    “有此物,数千兵马足以收复黄草泊!”

    曹议金、李明振等人先后说着,张淮深听后却摇摇头,将他从刘继隆那里听来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此物虽然犀利,但依旧需要多军配合,方才能挫败回鹘骑兵。”

    “更何况此物制作繁琐,以安西、北庭之力,每年恐怕也只能堪堪制作出一千支。”

    “想要收复黄草泊和碎叶城,起码还需要数年时间。”

    张淮深爱不释手的握紧手中的火绳枪,旁边的张淮溶则是说道:

    “陛下这么轻易的就把火枪和火炮的技艺给了某等,难道不怕某等作乱吗?”

    他这番话,顿时令众人哑然。

    刘继隆敢把火枪和火炮技艺交给诸道,是因为诸道已经完成了三司分权,且火炮和火枪的制作方法都掌握在布政司手中。

    除非有人能把三司衙门都控制下来,不然根本无法叛乱。

    可问题在于,安西、北庭两道虽然名义上设道,但其治下并无三司,只有都护府。

    这种情况,如果张淮深想要作乱,只需要将伊州百姓迁往西州或庭州,就可以制造出上千里的无人区来阻碍朝廷,从容割据西域为王。

    正因如此,在张淮深话音落下后,众人纷纷看向了张淮深,而张淮深则是沉吟片刻后说道:

    “陛下敢于赐予此物,必然是有更多的手段还未展露出来。”

    “不过如今安西、北庭设道,都护府之存在也就有些多余了。”

    他侧目看向张延晖,有些不舍道:“汝准备准备,不日便带兵护送诸位的亲眷前往洛阳。”

    “待抵达洛阳后,可以两道百姓增多为由,请陛下置三司衙门于两道。”

    张淮深这是要主动将权力分下,这令不少人纷纷动容。

    只要三司衙门落地,西域两道就彻彻底底属于朝廷,便是张氏拥有民心,却也很难再掌握西域了。

    不过他们并未开口阻止,毕竟只要西域是张氏的,而非是他们的。

    更何况张淮深此举过后,随着朝廷在安西、北庭置下三司,他们这群原本的官员要么就是高升成为三司主官,要么就是调往洛阳担任京官。

    张淮深此举对他们有利,他们没有必要阻止。

    思绪间,张淮深目光看向那名抱着靶子前来的兵卒,忍不住开口道:“汝以为,陛下会如何待某?”

    见他开口,场内众人除了张延晖外纷纷好奇,不知道自家郡王为何询问着普通兵卒。

    对此,兵卒摆正了头上的铁胄,露出五官道:“陛下应该不会废除大都护府的,但三司是肯定会设的。”

    “放肆!”听见兵卒毫无敬语,曹议金不免皱眉轻喝。

    兵卒不为所动,张淮深也笑道:“汝下乡从军也四年了,过几日便随张副都护车驾返回洛阳,请汝阿耶调遣汝往地方担任吏员吧。”

    “在安西和北庭,你从吏却学不到多少东西。”

    “是!”兵卒回应,而曹议金等人这才知晓此人是下乡学子。

    只是普通的下乡学子,倒也不可能令张淮深如此和善对待,众人只能想着事后派人打探他消息。

    在他们这般想的同时,张淮深也放下了火绳枪,随后转身离开了军器司的校场。

    其余官员紧随其后,但目光都留在了选择留下的张延晖及那普通兵卒身上。

    在他们离开后,张延晖才笑着看向兵卒:“准备好,过几日与某一同回洛阳,想来汝阿耶也想汝了。”

    兵卒脱下铁胄,露出五官的同时深吸口气道:“阿耶更在意天下,而非某等。”

    在西域敢于这么说的,也只有化名曹远仁的刘烈了,而他的这番话也令张延晖忍不住苦笑:“全天下,也就汝敢说此话了。”

    他伸出手拍拍刘烈肩膀,随后调侃道:“过几日汝便能看到妙音了。”

    刘烈闻言不免有些窘迫,他自然是知道自己与张妙音定亲之事的。

    他虽然来了西域四年,但确实没见过张妙音,如今终于要见到,不免有些紧张。

    “好好洗漱干净,三日后某率车驾去接汝回洛阳。”

    “好……”

    二人简单交流过后便各自分开,而官员们也很快打听到了刘烈的身份。

    对于这个“曹远仁”,他们下意识便将他猜向了曹茂,都以为是曹茂的子嗣。

    刘烈倒是不予理会,只是回军营好好洗漱休息了三日,随后便在营门走上了张延晖的车驾。

    在他上车后,车内坐着张延晖,而张延晖则是打趣道:“只见到某,是否有些恼怒?”

    “并未。”刘烈佯装镇定,随后主动改换话题,说起了自己要从吏的事情。

    “汝去过南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