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定鼎天下,从捕役开始 > 第233章 诸王反应,闭关修行

第233章 诸王反应,闭关修行

    第233章 诸王反应,闭关修行 (第2/3页)

  “为何不能?平州刘氏乃当年夏祖后裔,如今乱世至,他们自然也有恢复祖制之心,梁皇未必不会征讨……”

    “夏祖后裔?都三千年了,谁还记得这个?况且平州刘乃是当年夏祖族弟后裔,并非夏祖本人后裔!况且与数千年前的夏祖相比,王上乃是神武皇帝子嗣,比起刘氏而言,我们难道不更是大敌吗?”

    “……”

    楚州群臣又吵了起来,叽叽喳喳,如同麻雀一般,吵得楚王李宏脑袋疼。

    而就在此时,忽然有一清瘦谋士站出身来,对着楚王李宏先是拱了拱手,然后对在场众人道:“我有一言,还请诸位静听。”

    而听到了这清瘦谋士的话语,一个络腮胡大汉当即不满道:“荀滕,你这小儿辈,能有什么见地?速速下去,这不是你这个外罡可以来的地方!”

    通窍气势爆发,而这名为‘荀滕’的清瘦外罡谋士并没有任何被震慑的意思,反而无畏道:“诸位皆是前辈,在战场搏杀之时,晚辈不如诸位前辈,然对于时态局势,诸位前辈倒是不如晚辈了。”

    “你!”

    那络腮胡大汉正欲发怒,却见楚王李宏抬了抬手,张口道:“说下去。”

    荀滕见状,当即张口言道:“无论是大汉皇帝还是大梁皇帝,对于他们二位来说,如今应该都不会想要接壤……因此,以下臣来看,王上如今选择投效一人为附庸,反而会加剧二者矛盾,使得我楚地多受征伐。”

    “投汉,而受梁伐;投梁,而受汉征。”

    听到荀滕的话语,楚王李宏不由点了点头,看向了荀滕,感觉有几分诧异:自己麾下竟然还有这样智谋之辈,不都是蠢蛋莽夫?

    而深吸一口气后,楚王李宏张口道:“若是不做选择、随波逐流,只怕迟早会受前后夹击之苦,此番择一者投为附庸,也是为了避免此局,荀滕,你有何意?”

    “王上,下臣认为……我等应遣使同时往向汉、梁二国,同时称臣。”荀滕道,“汉、梁二国,也应是有默契在的,毕竟同为异姓皇帝,如今周室未灭,尚有中土诸王在,汉、梁不会直接开战,因此让我楚地作为缓冲之处,立于此地便是最合适的方式。”

    “大王只需同时向南、向北称臣,便可平息祸乱,以这数郡之地休养生息,坐观成败……若汉帝一统北方,则投汉;若梁皇一统南国,则投梁也。”

    而听到了荀滕的话语,楚王李宏也是深吸一口气,当即点了点头,张口道:“既如此,便依你之计,向汉、梁派遣使臣!”

    说罢,李宏又看向荀滕,忽然张口道:“若是此举不妥,寡人便先杀你!”

    “大王放心,此计不成,我当自刎谢罪!”

    ……

    青州临淄城中,齐、韩、魏、越四王齐聚,在同一时间收到了郑均称帝的消息,登时有些怒目圆瞪,暴跳如雷。

    尤其是魏王,已经可以说是将不满写在了脸上!

    魏王李放猛地拍案而起,双目赤红,须发戟张,怒喝道:“郑均这贱民!黑山县的泥腿子也敢僭越称帝?!他算什么东西?!当年本王巡视博州时,路过这黑山县,不过是个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连个像样的武者都找不出来!如今倒叫这厮骑到天下人头上了?!”

    他越说越怒,周身真元不受控制地外溢,引得殿内服侍的几名歌姬瑟瑟发抖:“待本王打进博州,定要将这黑山县屠个干净!凡姓郑者,无论老幼,尽数车裂!本王要让他知道,贱民就是贱民,怎敢篡我大周基业!”

    说罢,魏王李放又深吸一口气,看向了韩王李攸,不由轻笑一声:“五弟倒是沉得出气,听说昭婉侄女如今贵为那所谓汉廷的贵妃?”

    听到这句话,韩王李攸脸色不由阴沉了起来。

    虽然他与魏王乃是同胞兄弟,但自从自己丢了彭州之后,这王兄总是有意无意的对自己阴阳怪气,想要压制自己,这让韩王李攸很不耐烦。

    正当韩王李攸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却见齐王已经张口了。

    “四弟慎言。”

    齐王李淑轻叩玉杯打断,眉宇间闪过一丝不耐:“郑贼既已元丹大成,又连斩晋、赵、秦三王,此刻说这些气话有何用?”

    说罢,齐王又道:“这郑贼固然可恶,但我们眼下的大敌还不是他。”

    一旁的越王沉默不语,只是一味喝酒。

    而听到了齐王的话语,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他们现在真正的大敌是谁。

    正是胶东郡的东海兵,永昌皇帝已连破两郡,一副要席卷八荒的模样。

    他们是战役最后的经历者,自然知道永昌皇帝并没有死,而是以元丹为代价遁逃。

    彼时的他们认为失去了元丹的永昌皇帝并没有了威胁,所以也没有刻意去寻永昌皇帝李稷的踪迹,但没曾想,竟让他荣耀归来了!

    虽然永昌皇帝李稷据说是已经恢复了元丹的实力,但他孤身一人,按理说并不是什么大患。

    但在场的几位可是觉得,这李稷的威胁要比郑均大得多的多!

    郑均就算麾下再多两尊元丹武圣,也不如李稷的威胁大!

    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简单。

    其一,李稷毕竟是正统太子,乃天下正朔,他若不死,他们这些李氏皇族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他带着东海兵回来,从胶东郡登陆。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的那位世伯出手了。

    天下臣民或许不知晓此事,但他们是十分清楚其中原委。

    作为神武皇帝的儿子们,他们自然知道神武皇帝当年的结拜大哥事迹。

    这位世伯姓宋,乃云州豪杰,少任侠,轻财重义,挥金如土,周济四方,时人号曰“云州第一豪侠”。

    当年神武皇帝尚未发迹时,曾遭遇困境,流落云州,其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倾囊相助,不仅提供钱财,还亲自照料,神武皇帝感其恩义,约为兄弟,誓同生死。

    后及天下动乱,宋世伯已据云州,拥甲数万,威震北疆。

    然念昔日之诺,弃基业而投神武,曰:“丈夫在世,岂能背信弃义?如今天下动荡,只有李氏才能安定乱世。”

    遂率部曲,随神武南征北讨,摧锋陷阵,屡建奇功。

    而天下一统之后,神武皇帝本欲封其为王,但他却推辞了这王爵,以元丹巅峰的修为入了东海,在东海潜修数十年,从此与中原断绝联系。

    但神武皇帝却很清楚,他的这位结义义兄在东海盗取天机,完成凝聚法相的步骤,最终盗走了东海龙族的气运,凝聚‘盗天机’法相,遂于蓬莱之巅,开府建观,自号‘上洞伏龙真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