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54章:格物之学

第554章:格物之学

    第554章:格物之学 (第3/3页)

皇帝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这是他的国家,

    这是诸夏自古以来生活的土地,

    这个国家的百姓,

    这片土地生活的民众,

    如果能够利用更省力好用的工具,开创真正的盛世,

    他作为大汉的皇帝,诸夏的天子,又凭什么不去做呢?

    世人常说,“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皇帝认为自己是天下人的君父,又怎么会不为百姓考虑呢?

    反正对才二十出头的皇帝来说,

    为了消灭可能存在的隐患,巩固根本不可能永远传承下去的统治,便毁坏典籍、封锁技艺、愚弄民智的做法,实在是不可理喻。

    就连被大汉推翻的暴秦,都只是收缴不利于法家“利出一孔”的诸子文章,而不禁百姓学习技艺的呢!

    暴秦治下的百姓考吏员的硬性条件,还是通读律法,能写会算呢!

    更别说西秦建立起来后,在格物之道上做出的贡献。

    所以,

    暴秦都不会做的事,

    大汉凭什么要去做呢?

    王景听到皇帝的话语,心中也是一阵激荡。

    但当今之世,儒学五经地位之高、弟子之众、影响之广,不是轻易就能撼动的。

    皇帝固然有权力,

    可儒学的位置,也是经过前面好几任皇帝一手捧起来的啊!

    皇帝想要做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达的。

    好在还是那个道理——

    当今是大汉,

    不是后世其他的朝代。

    诸夏作为文明的朝气,正在这个时代迸发。

    这个时代不会畏惧于未知的改变,甚至其中的有识之士,还会因那改天换地的动静,而发出欢呼喝彩。

    年轻人特有的叛逆,活力满满的诸夏也是可以有的嘛!

    “即便再难,但朕还有很多年的时间,可以徐徐图之!”

    王景听到年轻的君主这样说道。

    他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须,随后便说,“臣已经年迈,只怕跟不上陛下的脚步。”

    “是以,臣愿意举荐一人,为陛下分忧!”

    “是谁?”皇帝投来目光。

    “张衡。”

    ……

    “嗯?”

    “要我做什么准备?”

    “陛下怎么突然召见我?”

    还在太学读书,并没有如何出名的张衡得到消息后,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

    被王延世拉为替死鬼,最终也找到张衡当替死鬼的王景没有回答。

    他只是说,“你把自己有关格物的一切都整理起来便好!”

    “左右不会是坏事!”

    张衡听到他这样说,便只能乖乖应下。

    第二天,

    他入宫拜见皇帝。

    等到出来之后,便被授以官职,负责疏通洛阳的渠道。

    今年春夏,雨水比往年要多一些。

    而经由当年王景修建的引水的渠道中,也随着时间流逝,沉积下了不少淤泥。

    哗啦啦的雨水落下来,先是填满了伊洛之水,又填满了水渠,最后溢散出来,让洛阳的街道上泥泞一片。

    这称不上灾祸,

    毕竟城邑坐落在平原,几条河流相汇聚的地方,出现类似的情况,实在是正常不过。

    但帝都中的贵人们仍然会为此发出抱怨。

    百姓们的衣物被泥水沾染后,也需要面对清洗晾晒等等杂事。

    着实恼人的很!

    天子听到了这样的抱怨,知道自己没办法扭转天意,让雨水落成洛阳想要的模样,便让张衡去想办法,改善城内外的渠道情况。

    王景称赞他是“日后必然超越自己的后辈”,

    那前者都能疏通黄河了,

    后者虽年轻,也是第一次任官做事,总不至于连水渠都搞不定吧?

    于是,

    张衡来到了司空署,坐在王景当年的工位上,穿着王景入仕之初的官服,做起了和王景当年差不多的工作。

    只是老头当年修的是白马寺。

    张衡如今修的是环绕洛阳的水流。

    而且围观的人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白马寺在当年能招惹来一群闲着无事的老头老太太看热闹,

    如今疏通渠道,自然也能招来一群退休无聊的老人指指点点。

    “……要不您来指挥这件事?”

    全新的土木小子张衡抬起自己满是汗水的脸,颇为无语的看着一旁背着手,但嘴巴一直趴趴的王景。

    老头赶紧摆手,嘴巴也闭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