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衰颓的显露 (第2/3页)
他摇了摇头再看,发现手上拿着的,是有关于川蜀豪强侵吞土地,圈占人口,将地方百姓视为自家仆从,并勾结蜀地南蛮对抗中枢政令的奏疏。
这难道是预兆吗?
是上天想要告诉他,他的政令会遭到何其巨大的抵抗?
皇帝一拍桌子,带着怒容想要起身,结果手脚虚浮,很快便在身边宦官惊恐的声音中晕了过去。
他再次病倒了。
春时的生发,
夏秋时的热烈,到底会随着时间而褪去。
转而到来的,只有冬日的严寒。
万物要在寒风中伏倒,于阴暗的地下等待新一轮的四季。
可草木可以再生,
人又岂能如此?
“我怕是不能再起身了。”
病榻之上,皇帝对着照顾自己的邓绥说道,“国家大事,终究还要拜托你辛苦处理了。”
邓绥想要劝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皇帝摆了摆手,阻止了她开口。
这裹挟着寒风而来的病来势汹汹,
即便身边的人都在为皇帝祈祷,希望上次阴皇后带来的奇迹可以再现,可皇帝自己却是明白的。
“我已经有好些天没有梦见母亲了。”
也许是上天仁慈,
也许是母子连心,
即使皇帝一出生便与生母分开,随后生死相隔,却能在梦中偶尔相会。
但入冬以来,母亲梁氏的身影,在他的梦中完全隐没。
想来是觉得母子相聚在即,没必要再借由梦境亲近。
于是,
皇帝只能抓紧最后的时间,告诉邓绥自己对政事的安排。
他说了群僚与豪强的事,
说了外戚与宦官的事,
说了用太学科考选官,绕过察举的事……
邓绥静静的听完,然后悲伤的询问他,“谁来继位呢?”
皇帝这下沉默了。
如果刘隆没有出生,那他便会过继刘祜为子嗣,将之定为继承人。
毕竟对比起仍有惊厥之症的刘胜,这个侄儿显然更能承担起大汉的重担。
而皇帝和他的兄弟们一同长大,关系十分友爱,
当年谋划从窦氏手中夺权,除了动用了宦官的力量外,刘伉、刘庆两位兄长给予的帮助并不小。
何况明君自有明君的气度,不至于为了将皇位锁死在自己这一脉,而选择柔弱病态、痴愚无能的子嗣为嗣君。
这么搞,
老皇帝是爽了,天下却要为此付出不知道多少代价。
偏偏刘隆诞生了。
他可以拥有较为长久的寿命吗?
他可以拥有较为聪慧的头脑吗?
他会延续自己的政策,整顿大汉盛世下的阴影吗?
一切都是未知数。
偏偏他又是自己的儿子。
邓绥看出了皇帝的纠结,于是主动说道:
“他有着您这样的父亲,我日后也必然尽心辅佐,一定会将之培育成才的。”
皇帝为此笑了起来,“你是要做女周公啊!”
转而他拉住邓绥的手,缓缓嘱咐道,“若那个孩子,也像他的兄长那样夭折……之后便让刘祜继位吧。”
不必再折腾下去了。
不然皇帝隔段时间便换一个,起山陵修坟墓的钱财不知道会花费多少,百姓也不知道会因此增加多少徭役。
邓绥沉默的点了点头。
随后不久,
冬日的雪乘着风飘到洛阳,还没落地便化成寒冷的雨水,隐没在辛劳了一年,正急需滋润,以及冬寒冻杀体内虫蛇的农田中。
皇帝就在这样的时节病故,结束了他十七年的统治。
十岁继位,
十四岁夺权亲政,
推行符合国情的政令,起用贤良的人才,将大汉国力带上顶峰的刘肇,享年二十七岁。
和数百年前的晋悼公一同止步于这个寿数之前。
刚刚出生四个月的刘隆,被邓绥抱在怀里,裹着厚厚的襁褓,成了今汉的第五任君主。
当作为帝王的冠冕压住他的胎发时,这个孩子哭的很难受。
正沿着长江游荡的上帝听到了婴儿的不满哭声,跟着喃喃自语起来:
“这担子压给小孩子干什么?”
“这搞得他多难受啊!”
“家天下是这样的。”旁边跟着的孙恩说道。
跟在后面的汉武帝当即开口反驳,“那你的公天下又是如何?”
“它好像死的有点快吧?”
孙恩眉头一皱,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保持沉默。
旁边谥号为“安”的二代燕公为老师抱不平,“刘氏的江山也没有多久了!”
从“天命”这等较为玄妙的角度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