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64章:延元永初

第564章:延元永初

    第564章:延元永初 (第2/3页)

还把刘隆放置在自己宫中,于榻旁边设了一张小床。

    奈何三四个月的小孩总是喜欢在半夜哭闹,让日间忙于政事的邓绥,又要在夜间,瞪着双惺忪睡眼去服侍天子。

    这着实损耗年轻人的寿命。

    因此在经历了几次,形容憔悴的有些可怜后,邓绥放弃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养母的目标,只尽心的关注刘隆的日常起居。

    而等见完了天子后,

    邓绥又转去另外的宫殿,检查起了刘胜、刘祜这两个孩子的课业。

    在定下刘隆继位后,

    邓绥没有将之赶出皇城。

    一来,

    皇帝着实太小,需要他们待在身边,以备不测。

    二来,

    刘祜不过十二,刘胜身体虚弱,实在没必要在他们身上多做折腾。

    等刘隆长大些,他们也跟着成长健壮起来,到时候再出宫居住,或者就藩封国也无妨。

    “安心读书就好,不必为某些人的言论感到忧虑。”

    事后,

    邓绥陪着两个孩子享用饭食时,对他们这样说道。

    后宫前朝向来存在着牵扯,没有完全分隔的道理。

    而当外面的风浪掀起来后,再巍峨高耸的宫墙,也无法阻止雾水渗透进入内部。

    偏偏这两个孩子,又都是心思活泛的少年之时。

    他们不是先帝那样的超然俊杰,对权力斗争有着天生的敏锐,因此无法明了某些话语背后的用意。

    奈何生在皇家,自幼经受优良的教导,天赋在正常人中也算出色,在听到传入耳中的风言风语后,总免不了去多想一些。

    无法做到什么都不管,只知道顺从长辈的痴愚,

    无法做到什么都了然于胸,清楚自己定位,明白自己责任的聪慧,

    就这样不上不下,

    让邓绥难免花费更多心思,去教导他们。

    “知道的。”

    少年郎纷纷出声,应和着太后的话语。

    然后刘胜又小心的问道,“我可以去看望陛下吗?”

    虽然他是长兄,

    虽然刘隆是幼弟,

    虽然双方年龄相差不小,

    但身份上的差距却更如天堑一般。

    十三岁的刘胜说起自己不到两百天的弟弟,都只能尊称“陛下”。

    他们之间已然隔了一层厚厚的壁障了!

    不过,

    这并不妨碍刘胜对兄弟的好奇。

    他时常生病,五岁以前多潜居内宫,少见外人。

    之后出生的兄弟,也都被送去宫外,以求健康长大,结果不用多提。

    所以,

    小小的刘隆是刘胜认知中,唯一的,可以去探望、去触碰的兄弟。

    他没有多余的想法,心里只有纯然的血亲之情。

    可邓太后拒绝了他的请求。

    她没有怀疑刘胜会带着恶意去对待,那抢夺了自己皇位的幼弟,只是担忧他会传给刘隆些微病气。

    而且天子幼小稚嫩,若在刘胜见他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又该如何是好?

    不如先一刀切了,日后再讲。

    刘胜听了,失落的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太阳渐渐落下,

    邓绥让人点起灯火,继续看起了下面呈送上来的文书。

    有说太学近来学习的,

    也有被派出去考察各地水土,检查水利情况的张衡发来的报告。

    邓绥看着看着,眼神忍不住疲惫起来,很快便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在梦里,

    她见到了凭借死亡,摆脱了那沉重国政的先帝。

    刘肇很感激的对她说,“真是辛苦你了。”

    邓绥说,“我是您的妻子,更是您的臣子,接受了您临终前的托付,又怎么敢懈怠呢?”

    “倒是陛下,您在九泉之下过得又如何呢?”

    “还是不错的。”

    刘肇回忆了一下自己死后的日子,总体是很合他心意的。

    章帝这位生前对后宫不怎么注意,只甩手给窦氏的父亲,在冥土相逢后,对着刘肇展露出了无比的温柔。

    他甚至真的按照阴司鬼吏的推荐,用自己的阴财,为刘肇在蒿里置办了一栋宅院,距离他所居住的阴宅并不遥远。

    可惜,

    刘肇并没有接受父亲的好意,只转身向着母亲那边走去。

    梁贵人那边,

    生前从未相见的母子总算得以团聚。

    而刘肇也知道了,为何生命末期,一向喜欢入梦看一看孩子的母亲,会消去痕迹。

    因为梁贵人也在为他置办阴间的产业,希望英年早逝的孩子一下来,便能得到母亲的抚慰。

    那还有什么可迟疑呢?

    章帝这个父亲,

    不需要了!

    就是窦太后有些看不惯他,讨论起阳世的时候,总忍不住念叨下刘肇将国事托付给邓绥这一行为:

    “这跟刘炟有什么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