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平与乱 (第2/3页)
他们没有绵延坚挺,遍布疆域的道路,可以做到“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先是物产本就不够充盈,以至于要去海上卖命,
再是海路多磨难,天地自然的险恶在乘船之时,会完全显露于人前。
很多时候,
只要海浪汹涌一些,海风狂野一些,海外领土就会与东瀛本地断开联系。
如此,
他们谈何归心?
靠自己求活的时候没见着本土来人,
叛乱了……
哈哈,叛乱了本土也不一定能来人呢!
除此之外,
东瀛大岛上山地过众,平原稀少,也使得难以像长安、洛阳那样,据一地而控制四方,成为一个号令天下的核心。
吕姓齐国时,以田横的才能尚且要制定分封的政策,
姜姓齐国时,也就吕鹏及后三代,利用威望和开拓海外带来的资粮,维持住了集权的格局。
在此之后,东瀛也是诸侯蜂起,抗命者众。
这些年风暴多,
哪怕东瀛的鬼神也被吹得咸鱼翻身,对之进行了一定的安抚,也没能抑制住桀骜不驯者以此为理由,反抗朝廷的驱使。
早就死成一捧黄土,连坟头的树都因为狂风席卷而倒下一片的吕鹏因此感慨:
“不知姜齐之后,又是何人统治这里。”
“也不知后来者会不会延续此前的事业。”
对此,
具体行为很是符合“逝者如斯夫”这句话的东瀛分帝则是在漂过吕鹏身边的时候,对他进行了安慰:
“不用担心。”
“就算齐国封锁了自己前进的道路,也有宋人跟着呢!”
赵宋建立后,除了展现自己充沛的武德,跟北边突然冒出来的匈奴干架,跟西边一直侵吞诸夏自古以来领土的罗马干架之外,
在挣钱发展这件事上,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更别说赵裕出身的家族,本就是以经商为业。
于是一掌握到足够的权力,赵裕便想办法召集人手,开辟起了商路。
他的军队打到哪里,
宋人的生意就做到哪里。
即便是罗马也一样。
毕竟争夺领土、爆发战争……这些只是政治问题,
老百姓们之间还是要做生意的嘛!
是以随着铁血大宋击败匈奴,火并罗马,国力日益昌隆的步伐,宋人也逐渐活跃起来。
稍有不慎,
齐国这个海上马车夫,还真有可能被这群二道贩子给取而代之。
吕鹏于是被安慰的更加伤感,对着坟头吹倒的树流下了眼泪。
“齐乃海中之国,距离陆地遥远,咱们现在还用不着担心它的结局。”
交谈之中,有死鬼这样说道,“眼下还是多看看洛阳那边吧!”
中原这片受上帝珍爱之地,诸夏君子们的起源之地,才是真正的重点!
而这片土地上的一举一动,自然也牵扯着整个诸夏世界。
若大汉之后仍旧强盛还好,
若是走向衰落……
那东边的东瀛炸了,乘着船过来骚扰沿海的可不会少。
要知道当年齐鲁海贼王吕母的一支手下,就投奔东瀛远亲去了。
宋国更是不介意跑过来争一争正统。
他是玄鸟的继承者嘛!
“可邓太后不是将天下治理的还不错吗?”
有了鬼神的到处补窟窿,
加上邓太后年年赈灾济民的举措,
大汉并没有因为天灾而生出额外的动荡,大体延续了开国以来的平和。
只是世家多有不满罢了。
毕竟邓太后落实了孟子与魏惠王的对话,将北方受灾的百姓大力迁往江南之地,又大把大把的将产自于江南的粮食,运来北方赈灾和填补因年年放粮而亏虚严重的府库。
这给了百姓活路,却是断了豪强们的财路。
但他们武装反抗的心思,已经随着永初四年的四夷宾服,还有之后几年邓太后兴建军马场,增强将士战斗力,清扫周边戎狄的举动,而少了许多。
忍耐的对象从邓太后变成了豪强世家。
与人斗又进入了新的环节。
就在今年,统治天下的女君甚至在群臣的强烈建议下,带领着皇帝和其他宗室,主持了一场对宗庙的祭祀。
这宣示着她的权势距离“皇帝”,只差了一个称号。
朝野为她发出海啸般的呼声。
“但这不是永恒的。”
“邓太后这样食少而事繁,很难享有长久的寿命。”
“天下终究要交给当今皇帝来管理的。”
“而这位年轻天子嘛……”
仗着自己辖区邻近洛阳,经常跑到那样吃瓜围观皇室生活的鬼神说到这里,便不再言语,只摆了摆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