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67章:平与乱

第567章:平与乱

    第567章:平与乱 (第3/3页)



    听者知晓了他都未尽之意,也跟着说:

    “年轻多智,未必是一件好事。”

    “希望亲政后的皇帝不要辜负了长辈的心血。”

    说罢,

    聚集蒿里,向西门宰辅汇报自己近来工作的各地封神们便又散去,继续给上帝糊裱去了。

    而在阳世,

    有感于天灾逐渐减轻,自己终于能够松口气的邓绥,下达了改元的命令。

    她希望用这样的行动,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这些年来,邓太后每听到地方闹灾,百姓饥荒的消息,就通宵不能入睡。

    她减少了自己作为天下最尊贵者的生活供给,还处罚了洛阳中许多放纵的权贵,将攒下的钱拿去救济灾厄。

    七八年的时间艰难度过,

    去年多地送来丰收的消息,仓库再次被产于淮河以北的粮食填满,天下终于有了恢复平静的趋势。

    于是年号也就从“永初”变成了“元初”。

    元者始也,

    初者首也。

    她在选定这个年号时,心里已经有了归政于天子的念头。

    不过前几年她忙碌太过,

    不断的灾祸也让她不敢将之拿去给皇帝试手:

    天子这里出点错误,

    毛笔上低落的墨水,便要化作淹没万民的洪水。

    国事已经艰难如此,实在不能再给百姓增加负担。

    好在,

    最苦的日子到底是结束了。

    这也是今年春天,一向谨慎守分的邓绥,同意亲自主持宗庙祭祀的原因:

    她是个情绪很正常的人,

    当辛苦有了成果,肩上的重担也即将交付给后代时,

    难免会生出与先人说说话,显摆一下自己功绩的想法。

    而现在,

    她只需要再累一累自己,补足先前对皇帝教导上的疏漏就好。

    等皇帝熟悉了朝政,她便能安心放手。

    可惜,

    世事总难如人意。

    就在邓太后自觉天下大好,还为日益健壮的皇帝选了一批新妃嫔来充实后宫的时候,

    先帝仅剩的孩子,

    大汉的平原王刘胜,在洛阳城中去世了。

    膝下没有子嗣。

    他的身体一直不好,

    而今汉也有着挽留成年皇子在洛阳居住的例子,

    于是邓太后虽赐予了他广阔富足的封地,却还是将之视为需要长辈照顾的孩子,让刘胜一直留在洛阳,直到加冠成婚。

    邓太后还期待着他能像先帝那样抖擞精神,传承血脉,谁曾想直接病故。

    她因此非常伤心,觉得自己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却是使得先帝血脉断绝,实在辜负先帝。

    皇帝起初也跟着伤心。

    毕竟刘胜与他一同长大,终究有少年情分在。

    但见到邓太后悲伤的样子,他又忍不住想:

    这样落泪,

    是因为心中对刘胜抱有额外的期盼吗?

    她是不是想要更换天子,用刘胜取代我呢?

    先前改换年号,是否便有深意?

    幸好,

    刘胜及时死去了。

    他不用再为某些事情担忧了。

    之后,

    邓太后的精力被平原王的葬礼牵扯了过去,

    她还计划着在宗室中挑选杰出的少年,将之过继给早逝的刘胜,让这个自己养大的孩子,不至于断绝了祭祀。

    皇帝没有过去打扰她,只在皇宫中心态从容愉悦的行走起来。

    途中,

    他遇见了一个美貌宫人,于是宠幸了她。

    年轻气盛,

    这个宫人很快便有了身孕,怀上了皇帝第一个孩子。

    自入宫后便得到皇帝盛宠的阎氏对此很是嫉妒。

    因为皇帝在床榻欢好之时,早就许下承诺,要立她做皇后,立她生下的孩子做太子。

    阎氏因此常以“后宫第一人”自居。

    她怎么能容忍一个宫人,夺走生下皇帝长子的荣耀呢!

    万一她后面无法生下孩子,又该怎么办?

    阎氏怀抱着嫉恨,想要处死那无辜的宫人李氏。

    但消息传到邓太后耳中,

    刚刚失去一位亲人,心中满是未能见到其血脉延续遗憾的女君,选择了庇护李氏,帮助她平安生下这个孩子。

    “不管是男是女,只要能生就好。”

    能生,

    对皇帝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样,

    她之后归政于天子,便更加放心了。

    只是,

    当皇帝为了安抚哭闹的阎贵人,抱怨太后不应该庇护那个怀了自己孩子的宫女时,

    邓太后顿时生出了晕厥之感。

    她收回了归政的想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