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泰西楚国 (第2/3页)
那些混居了二代、三代的后裔,更倾向于认同诸夏的教导,而远离蛮夷。
而当年嬴秦能够在西海角落迅速站稳跟脚,也跟那个名为“科尔基斯”的城邦,流行只尊重父系,而完全无视母亲的产翁制有关。
只是,
诸夏的族群在这里,终究还是有些力有不逮,旁边更有罗马这个竞争对手存在,因此不能将所有的蛮夷都开除人籍。
他们效仿西秦的先例,将诸多蛮夷进行了划分,对之进行分化。
“分而治之,转移矛盾的做法,在哪里都很适用。”
何博想起秦人在西海这片复杂地区,缔造的长达二百年的长治久安,略带赞叹的说道。
当然,
最基础的原因,
自然是在于当今之世,还处于一种较为古老的状态。
最为繁华的中原,都还没有全然褪去先秦之风。
更不论偏远到大陆尽头的泰西了。
许多土地,尚且处于未曾开发的状态。
罗马口中的“大日耳曼尼亚”,则分布着广袤的沼泽和森林,多无人之地。
日耳蛮、塞尔蒂人的生活,距离罗马和诸夏君子近些的,还能带上些文明的色彩。
距离远的,那便是茹毛吮血,完全的野人了。
如此,
诸夏赶来这里开拓,如何不能成为当地文明的源流之一?
开拓千百年后,
怎么不能称这片土地为自古以来?
白鹿从上帝怀里跳下来,在郢都铺设平整的道路上轻轻踱步,只说:
“不管什么做法,总归有好有坏。”
“当好处吃干净后,坏处也会到来。”
“到时候后人撑得住就好。”
何博跟在他身后慢慢走,有些担心“河与森之神”的姿色过于优美,被放荡的路人突然窜出来抱走。
听到白鹿的话,他嘴里也回复着:
“好处若是上下一起享受,那坏处也会有大家一起抵制。”
“若是只被小人吞噬殆尽,那大厦倒下时,可不会有谁过去扶持它。”
“‘予及汝偕亡’罢了。”
白鹿哼了哼,昂起了修长的脖颈道:
“千百年了,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一遍又一遍。”
“现在的教训,后人一点也不会吸取,甚至还要做出更丑恶的事,将祖先积累下的福泽尽数败尽。”
“所谓的‘皆亡’到了最后,难道会终结这种回旋吗?”
“所以我不像你还有其他兄弟,喜欢与人往来密切。”
生生死死总在循环,
兴衰治乱也总在循环。
哪怕总有一些人会产生幻想,认为自己能够拥有永恒的寿命,统治长盛的王朝,
但天地自然会告诉他们结果。
而那些人在“天地不仁”这一真理前的丑态,见的多了,想的多了,
难免会感到疲惫无趣。
“是的,是的。”
何博搓着手笑道,“如果我心里没有这样的想法,那怎么会有你呢?”
四方上帝们再怎么多姿多彩,
也是何博这位皇矣上帝分化出来的。
他们的想法、个性,
总是要以何博为根基,才能得到延伸、舒展。
世间万般风景,即便有碍于人情世故,对之颓唐的时候,
可大体上,还是很美妙的。
“人间的乐子我替你看了,你就去享受自然的美好吧!”
把白鹿放归山林间,
何博冲他摆了摆手,随后便离开了泰西。
诸夏的国度在这里发展的并不差,
前人的经验也为后来的开拓者指明了方向。
更有太平道作为凝聚人心的存在,
他不需要过多关切。
只是,
当路过西海,飘然返回东方的时候,
上帝的目光忍不住投到了正在迁移的匈奴人身上。
这支古老的游牧族群,
当年强盛于大漠,被汉人打跑;
之后迁移到河中,被杞国打跑;
再后迁移到阿兰地,又因为劫掠、覆灭翟国,引来了新生宋国的关注,随即被宋国打跑。
现在,
富有强大生命力,多次战败、迁移,仍然保留着族部,未令其瓦解消散的匈奴,
正逐渐跨过山与海的边界,绕过庞大的西海,踏着远离太阳的凄冷草原,朝着泰西而去。
推测下路程,
接下来于匈奴人重逢的,应该是立国于西海西北的北秦国。
“也不知道北秦能不能经受住这番风雨。”
这个国家的国力并不强大。
南边有罗马的侵占,
西边有蛮夷的骚扰,
哪怕知道隔着绵延的黑森林,有着同胞之国的存在,也因为距离遥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