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 第754章 痛苦和虚伪【补23号第二章!】

第754章 痛苦和虚伪【补23号第二章!】

    第754章 痛苦和虚伪【补23号第二章!】 (第1/3页)

    【请假一章,明早补】

    【请假一章,明早补】

    【请假一章,明早补】【请假一章,明早补】

    【请假一章,明早补】

    【请假一章,明早补】

    ...........................................

    粟特人粟特人是古代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民族,汉文史籍称“昭武九姓”(康、安、曹等姓氏)。其故地以撒马尔罕、布哈拉为中心,由康国、安国等城邦组成,未形成统一政权 [1-2] [13]。自东汉至宋代,粟特人以经商闻名,通过丝绸之路建立欧亚贸易网络,垄断陆上丝绸中转,使用萨珊银币为流通货币 [4] [9] [18]。

    汉唐时期,粟特人沿丝路大规模迁居中国,在长安、洛阳、敦煌等地形成聚落,部分通过襄阳等通道南下 [7] [14]。北周至唐代墓葬(如安伽墓、史君墓)及文献显示,其移民后裔担任官职,安禄山、史思明等曾影响唐代政局 [3] [12] [15]。粟特人信仰祆教、佛教等,文化融合波斯与中原元素,音乐、舞蹈随贸易传入 [16]。安史之乱后加速汉化,改汉姓、习儒学、与汉族通婚,丧葬习俗转向土葬,至宋元时期逐渐融入汉族及周边民族

    粟特(SUgda,SOγd)作为丝路贸易集散地和中转站的疏勒,必然格外地吸引粟特人到此经商并定居。直到11世纪,喀什噶尔城郊还有大批的操粟特语的村落,这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中,就有明确记载,说这些土著居民操“坎杰克语”;突厥称西域康居国为“坎杰克”,而康居正是粟特人的故乡。粟特人建立过许多绿洲城邦,但从没有建立过统一的国家,因此长期受周边的强大外族势力的控制。由于粟特地区处于中亚西部丝绸之路的干线上,粟特人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他们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成为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承担者。

    粟特地处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粟特人充当了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中介,西方文化的东传、中国文化的西播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