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 第754章 痛苦和虚伪【补23号第二章!】

第754章 痛苦和虚伪【补23号第二章!】

    第754章 痛苦和虚伪【补23号第二章!】 (第2/3页)

赖于他们的媒介作用。且粟特人善于经商,是丝绸之路上十分活跃的商业民族,汉唐时期大量粟特商人移居中国内地,文献中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诸多踪迹,也有不少考古遗存遗留至今,如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史君墓、康业墓等,墓主人都是入仕北周政权的粟特后裔,曾担任“萨保”要职。洛阳等地也发现不少粟特后裔的墓葬或墓志,唐代的安禄山、史思明等更是著名的粟特后裔,曾掀起了巨大的政治波澜。总之,外来的粟特人群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上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遗存,粟特人迁居中国内地后,活动范围主要在北方地区,以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域、河西、关中、中原为中心,尤其集中于河西诸镇、长安、洛阳、太原等几个大城市。而南方地区关于粟特人活动的记载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南北朝对峙时期,粟特人到达南方的道路被阻隔了,无法大规模移民南方。至于唐代文献所记载的活动在长江中游的粟特人,一部分应是经由海路辗转长江及其支流而来,另外也有零星北方南下而来者。在南北朝时期,南北的对峙并未完全阻隔“四海为家”的粟特人自北方南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在《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中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粟特人从海路进入中国的记载几乎没有,我们看到的南方粟特人主要是由北方地区间接到达的,其中尤其以从西域到蜀地和从关中到襄阳这两条道路的作用最为突出。”粟特人南下的主要通道当是越秦岭、沿汉水而下,襄阳是最重要的一个落脚点。从4世纪初的永嘉之乱到5世纪初的刘宋时期,百年之间不断有北方士族南迁,他们是为了躲避中原和关中战乱而来。由于南迁人口众多,南方政府专设侨置州郡以处之,设在今湖北襄阳的雍州便是考虑了来自关中的移民。十六国时期康因、康穆父子先后在前秦、后秦为官。后秦灭亡后,康穆率乡族三千余家举族南迁,居住于襄阳岘山之南。这是一次很大规模的移民,乡族三千余家,人口估计在万人以上,由于人数之众,刘宋政权特地为他们侨置郡县,以原籍为名——华山郡蓝田县,仍以本族首领康穆统领之。关中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中亚粟特移民的主要聚居地,正史中只记载了康氏一族移居襄阳的史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