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拓跋西征(4k) (第2/3页)
等到郝度元得知大本营肤施被围的消息,已经是在三日之后,他大惊失色,连忙带主力试图回援。而拓跋猗卢对此早有预料,他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在包围之后,将大部分兵力置于南川,以逸待劳地等待郝度元部。
双方遭遇在湫沿山,郝度元以两万人仓皇结阵,而拓跋鲜卑不暇饮食,即以万骑交替冲阵。此时西北风烈,寒风扑打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鲜卑人顺风放箭,万箭如蝗飞入铁弗阵中。
鲜卑人又分骑兵包抄侧翼,铁弗人不甘示弱也张翼抵抗,两军交错,如长龙纠缠,杀声震天动地。但鲜卑人到底占尽上风,不过一个时辰,铁弗两翼都被击溃了,战场遂变成一场屠杀。郝度元仓皇率众南逃,但大部分部众如薛干休、叱干铭等人为鲜卑人砍杀,小部分部属如沮渠遮、多兰刹等人逃出升天。辛苦十数年整合的部众,可谓是一朝丧尽。
郝度元仅带着千余人南逃后,拓跋猗卢再调转头来攻打肤施。留守肤施的铁弗余众拥护郝度元之子郝瑰竭力抵抗,但寡不敌众,肤施城也在三月陷落。
经此一战,朔方已然易主,拓跋猗卢率军抵达美稷,在这座昔日的南匈奴单于庭中置酒高歌。自黄龙山以北,向西到黄河,向北至为青草所覆盖的阴山山脉,各部落纷纷向拓跋猗卢奉献贡物,承认拓跋鲜卑是当之无愧的漠南霸主。
惨败之下的郝度元等铁弗人,只能局促在拓跋鲜卑与晋朝之间,狭小逼仄的黄龙山山脉(梁山别称)中苟且偷生。在世人看来,这个内外交困的失败者很快就会如同他的兄长一样,迅速迈向死亡的怀抱。
而这段时间,刘羡一直在和鲜卑人打交道,他在夏阳开放了互市,能够第一时间从鲜卑人口中打听消息。得知拓跋猗卢大获全胜的消息后,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很可能对使整个关西的边防产生巨大的压力。他当即写了两封奏疏,一封上报征西军司,一封上报给东宫。
信中所写的内容大同小异:
据查已知,拓跋鲜卑已先后攻灭刘训兜、郝度元两铁弗大国,杂胡闻而丧胆,诸部晓而惊心,致使昔日征战不止的千里朔方,如今已尽归拓跋鲜卑所有。半年之间,拓跋鲜卑拓地千里,需得数年在朔方稳固统治,当遵守两国和约,无暇南顾。
但朔方无主已有百年,杂胡繁衍,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放荡随意,任尔东西,难受鲜卑约束。依在下所见,假以时日,必有千万胡人南逃国境。这些胡人既不受鲜卑约束,自也难受朝廷约束,散居西疆,稍有用心人调拨,和本地胡人相互串联,便会如干柴聚火,顺风而涨,继而一发不可收拾。
国家应早做对策,将这些人严加看管,或远迁并州,或遣还鲜卑,并增加边防兵士,恩威并施。不然,或将重现武帝时期的凉州乱事。
孙秀再次收到刘羡的报奏时,刚结束了靖室中为赵王司马伦的祷罪。辛冉带着信进入了靖室,看见赵王长史身上还穿着道士服,萎靡不振地斜躺在石床上,闭着眼张开嘴,让身边的侍女将葡萄一颗颗塞入他嘴里。
祷罪斋戒要求人两天不能用膳,所以孙秀此时极为疲惫,辛冉很识趣地没有把信递给孙秀,而是站在一旁,把信展开了读给他听。
念完后,辛冉等了一会儿,见孙秀没有反应,就追问道:“长史,对于这件事,您的意见是……”
孙秀仍然闭着眼,把口中的葡萄都咽下去,挥手招来了一杯水,簌簌口,吐去了口中的涩味,而后道:
“德余啊,你我是多年好友,不要讲得这么客气。”
“哦,念贤,你有什么想法?”
孙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我再想想,你先和我说说你的想法吧。”
辛冉斟酌了一下,说道:“虽然这个刘怀冲和我们一直过不去,但是他在军事上还是有见地的,我也不懂兵法,至少看起来,他说得不无道理,小心总没有大错。”
“哎呀,德余,我又不是傻子,刘怀冲擅长什么,我还是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