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齐万年出长安(4k,盟主加更) (第1/3页)
不知不觉,齐万年在长安已经待了有三年岁月了,这两年里,他的生活可谓是如鱼得水。
虽说在元康三年的初次相见后,刘羡对齐万年警惕至极。但说到底,刘羡在长安并无势力,纵使他专门给张轨写了一封信,希望张轨能够盯紧齐万年,甚至到关键时刻直接将其除去。
但齐万年为人谨慎,从不露出破绽,张轨虽与刘羡有同样想法,但也不想在长安横生事端。再过一段时间,张轨负责河东平叛,不久后被撤职,就连监视齐万年的人也没了。
而除张轨、刘羡等极少数人警惕齐万年外,征西军司的大部分人都对齐万年态度友善。
这不难理解,齐万年相貌俊朗,为人洒脱健谈,而且善察人心,知晓进退。他平日又常常散尽财物,与征西军司中的人物相结交。
一时间关中英杰,如略阳李雄、杨难敌、姚弋仲、蒲怀归、彭荡仲等人都与他交好,常常一齐到绿眉泽、昆明池等地射猎,纵骑放鹰,自得其乐。
当然,对于执掌征西军司的赵王、孙秀君臣,齐万年也花了大气力来讨好。他赠予赵王世子司马荂数匹千里马,又向孙秀献上氐人美女十余位,以此得到了赵王和孙秀的欣赏。
而后他利用自己在胡人边境的关系,打着孙秀的旗帜,大肆进行走私贸易,把朔方的金银和奴隶运到长安,在孙秀的默许下,换取了大量的盐铁,再高价到黄崖集处贩卖。其间所得的利润,大部分都交给了孙秀,这让他更得孙秀欢心。
因此,这次一谈起要招抚胡人反制鲜卑,孙秀立刻就想到了齐万年,何况他本身就是郝度元所部的人质。
而在收到刘羡上表的次日,孙秀邀请齐万年到府中饮食。
孙秀主动提及近来鲜卑人占据朔方一事,问齐万年知晓不知晓详情。
齐万年在黄龙山布有眼线,对此当然一清二楚,但他拿不定孙秀的用意与态度,便一面饮酒,一面故作愁容说:
“长史,我倒是想知道消息,可现在鲜卑人占尽上风,黄龙山乱作一团,商路断绝,算下来,已有二十来日不知讯息了!”
孙秀见状,便叹息着告知实情道:“唉,我昨日收到消息,说是肤施已经为拓跋猗卢攻陷,他洋洋得意,已率众到美稷,设坛向天地告捷呢!”
“现在有数万杂胡流落于子午岭、黄龙山一带,向圣朝请求庇佑。这可是个大难题,万年,你说我该如何处置?”
孙秀说这番话,本意是想试探齐万年,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倘若齐万年表现出好战恋斗、不受朝廷控制的一面,孙秀就会另择人选。
而齐万年仅仅斟酌片刻,便以极快的速度回答道:
“长史,这些胡人天性散漫好斗,不可信用!应该立刻在北地、安定一带加强布防,将这些胡人挡回朔方!不然,朝廷若将他们南迁至关中,假以时日,必然会酿成祸患!”
这句话作为答案,完美到孙秀都有些诧异了。
他举着酒杯佯作醉眼迷离,打量着这位作为人质的氐胡,心想:他当真全然向着朝廷,心中没有一点野心?这可能吗?
故而孙秀又问道:
“你说的这个办法,虽不无道理,但费时费力,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法子。”
齐万年这下倒是沉吟了许久,而后说:
“如果朝廷不愿派兵,不妨选一个腹心之人充当首领,与郝度元联合,将其约束在边境。如果出了什么乱子,就处分首领,如此一来,只要首领膺服,其余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这与孙秀的想法大同小异,孙秀便称善道:
“甚好,甚好,但谁可做这个首领呢?”
齐万年说:
“这很简单,我记得河东平叛后,郝散不是有个儿子么?他和郝度元是叔侄关系,让他去如何?”
一旁的辛冉摇首道:
“那个小子哪里能行,他连本部的部众都不能收服,何况是桀骜难驯的铁弗人。”
“可除他之外,也没有更好的人选了。”齐万年面露难色。
“怎么会没有?”孙秀用手指敲敲桌案,而后指着齐万年笑道,
“你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