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八十八章 张光在马兰山(4k)

第八十八章 张光在马兰山(4k)

    第八十八章 张光在马兰山(4k) (第3/3页)

    “不过这有什么所谓呢?多亏了都尉挑的好地方,不管他们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进攻,我都毫不畏惧。”

    “人马再多,你也不惧?”

    “别说现在他们有五千人,就是再来七千人八千人我也不怕,照样痛击他们。”

    “要是齐万年亲自来了呢?”

    “哈哈哈……”刘义大笑起来,他的笑声让周围士卒都感到振奋,然后道:“齐万年带着叛军主力亲自来,这样的仗才值得一打。”

    虽然刘义说得夸张,但周围的士卒们都露出赞同的神情,因为这两个月来,他们已经不知道打退了叛军多少次进攻,这是事实带来的信心。

    张光为此倍感欣慰,可这并不能解除他心中的疑惑:“还是有些不对劲,这些乱羌吃过教训,所以应该明白,若只增加一千人马,是攻不下梁塬的。”

    “是吗?”刘义对此也有些迷惑,但他到底不是张光,不需要为决策负责,故而想不明白就不去强求,笑道,“不过既然对我军没什么影响,都尉也没有必要操心。”

    但张光仍然在思考,此前在河东的失利令他不敢放松警惕,在心中猜测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情况:

    如果对面不是援军,那要么就可能是前来投奔的羌人,按照此前他们宣传的那样,朝廷又打了一个大败仗,那羌胡前来投奔响应也很正常。

    不对,若是前来投奔,为什么不去泥阳呢?泥阳应该也被羌胡占领了啊?这是否意味着,在泥阳方向出现了变动?

    莫非是胡人内部出现了分歧,开始进行内斗了?亦或是塬下的羌人久围无功,叛军决定替换掉他们?

    张光想了很久,数个可能在脑中斗来斗去,到底没有斗出一个结果。至于有人收复了泥阳这件事,他更是想都没有想过。毕竟身为晋朝官僚十数载,张光再迟钝,多少也了解朝廷反应的速度了:打成现在这个局面,朝廷八成还在为出兵的人选争吵,理想状态下,今年十一月左右,或许他能看见援军吧。

    为了确认这不是羌人的什么诡计,等雨稍微停歇的时候,张光还特派人到营寨前,朝塬下射了几箭。结果只惹来了塬下羌人们的一阵叫骂,回射了几箭后,骚动就又消失了。

    这种种一切都似乎在说明,自己是过虑了。

    等到了傍晚,张光到士卒间用膳,随从给他递来一只烤好的田鼠,说是士卒无意间挖到的,献给都尉让他补补身体。但张光哪里听不出来?这分明是士卒们也预感到粮食不足,开始想办法节省粮食了。

    这让张光原本有些放松的心情又蒙上了一层阴翳。转而思考那些他已经沉思过一段时日的严肃问题:

    若是营中的粮食吃光了,自己该怎么继续坚守?是否该效仿臧洪,用尸体的人肉作为食粮?

    在大军溃败后,自己坚守在此地,可谓是付出了空前的心血,但朝廷的救援又在何处?

    到这个时候,张光觉得自己有些可笑了,他知道自己在为一个腐败的朝廷而奋战。但冥冥之中,他又觉得并非如此。

    张光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军人并非意味着拒绝思考,只是更相信直觉与本能。张光在战斗中感受过神明的呼声,让他潜意识里相信,在现实的皮囊之下,有着一个更崇高的东西存在,或许继续战斗,直至死神逼近时,它就会破开皮囊,随之浮出水面。

    不过在这种时候,他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人影来,心想:如果是刘怀冲的话,或许是知道答案的吧。

    在河东的并肩作战,刘羡不知缘由的苦战给了他极为深刻的印象。可惜,战后竟然没能正式分别,这让他倍感遗憾。

    半夜,张光又在塬上巡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无数遍。路过一处西侧悬崖的时候,他意外发现土堆上落着一支箭,这本是很寻常的事情,但他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就是箭尾上带有一小块青帛。

    何时来的箭书?

    张光取下青帛,到火把边展开读道:

    “景武吾兄在上,请再坚守数日,我奉朝廷令,已星火赶至泥阳,今整顿郡卒,秣马厉兵,不日将率众解围,愚弟暂领北地太守刘羡敬上。”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