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六陌之战(下) (第1/3页)
在得知周处被派往六陌作战的消息后,刘羡是有些辗转反侧的。
刘羡和周处并无交情,仅仅只是数面之缘罢了。他数次试图与周处交好,也都被周处冷眼挡了回来。如果刘羡是一个寻常人,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是全然没有必要在意这件事的。事实上,军中有好几位比刘羡要德高望重的人,也对此沉默不语。
但刘羡想起自己当年在金谷园诗会的遭遇,却不能不感到同情。
一个亡国之臣,在新朝代饱受鄙夷,但却坚持自己刚正的准则,践行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不对身边的丑恶做一丝一毫的妥协,即使因此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挫折,他也纤毫不改。
这正是刘羡过去理想中的自己,在入诏狱之前,他就是想成为这样的人。
即使在现在,刘羡也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好,无非是自己有了更宏伟的目标:想要创造一个属于全天下所有人的归宿。为此,他能够牺牲掉一些自己的原则,但依然敬佩和亲爱那些能够坚持理想与初心的人。
周处毫无疑问正是这样的人。若是这样坐视周处被梁王谋害,刘羡在内心中想,那就等同于是他自己杀害了过去的自己,即使素昧平生,这也是刘羡所无法容忍的。
刘羡很快就做出了决断,他私下和幕僚们议事说:“梁王欲杀建威,我欲活建威,且为之奈何?”
众人都感到非常难办,不管司马肜的命令有多么荒谬,他身为梁王,毕竟是全军统帅。
刘羡不过是麾下十七军之一部而已,如何与之相抗呢?
李盛思忖良久,建议刘羡道:“主公,虽不能直接违抗军令,但见机行事的余地总还是有的。您不妨向梁王殿下请命,说此地地形复杂,怀疑北面有叛军活动,您带兵去北面的峰阳原扎营,如此一来,若建威真出现了什么意外,您也可以施以援手。”
“但问题在于,您一旦这么办,恐怕和梁王殿下的关系也会闹僵,之后又该怎么办?您可想好了对策?”
刘羡回答道:“所谓可一可二不可再三,梁王若两次设计不成,还要继续陷害,那他有何面目担任统帅之名?就算不死心,手段必然也不至于如此的不体面。”
“更何况,我又不是建威。”刘羡笑了笑,低声对李盛道,“我在洛阳有很多朋友,梁王当年就是顾忌这一点,才救下了我的性命。如今又怎会不考虑这些呢?”
李盛闻言,这才恍然。周处虽然是刘羡过去理想中的自己,但刘羡也早早超越了过去的自己。他明白个人的高尚比不过众人的呼声,他并非是削灭人心中的恶,而是试图点燃世人所渴望的火。
只有由人心中自然升腾而出的火焰,才是能够祛除黑暗的火焰。
正如这一次刘羡试图救援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与梁王对抗,而是为了挽救不久的将来,即将崩溃的军心而已。
刘羡按照李盛建议,向司马肜上疏,自愿到好畤西北面的峰阳原驻防,以提防叛军有可能的突袭。有人愿意分忧,司马肜自然不会拒绝,还特地给刘羡多调拨了一些粮秣。
于是在六陌之战的前一日,刘羡率军进驻峰阳原。
峰阳原是一块濒临泾水的土塬,模样平平无奇。但刘羡看中的是它的位置,距离好畤约有四十里,距离六陌约有二十里。
一旦在六陌发生了什么事情,刘羡完全可以用事急从权,不急汇报为理由,由自己临时做一些决策。
为了保证程序无可指责,他并没有对士卒公开下一步的打算,而是事先对梁王承诺的那样,对周遭都派出了斥候。
这就足够了。当六陌之战正式开始后,仅仅两刻钟,刘羡就得到了消息:
“建威将军率军向六陌进攻,战况堪称激烈。”
现在出兵还不是时候。一片大雾中,摸不清叛军在六陌的布置,周处军也尚未出现颓势。刘羡安然令军中将士造饭,吃饱了再看形势发展。
一个时辰后,刘羡再次得到了消息,不过却不只是周处军的:
“建威将军原本已经占据上风。但不知为何,原本作为支援,跟随在建威将军后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