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刺杀之一 (第1/3页)
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中,用刺杀来获取政治利益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
春秋时期,伍子胥为了报血仇,扶持公子光登上吴王之位,灭了楚国。便利用吴王僚好鱼的特点,令专诸在鱼腹中藏剑,在用膳时骤然刺杀。然后又设苦肉计,派要离潜伏到公子庆忌身边,暴起偷袭,再次铲除了吴国内乱的威胁。
真是令人不可置信,仅仅凭借两名刺客,伍子胥就令吴国权力洗牌,登上了宰辅大位。
无独有偶,后汉草创之际,光武帝刘秀派十余万大军入蜀征讨伪帝公孙述。汉军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主帅岑彭逆流而上,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北路主帅来歙连战连捷,堪称无敌。谁知公孙述派出两名刺客,竟然一举刺杀了两名汉军主帅!
虽然最终难逃灭国命运,但仅仅凭借两名刺客,公孙述就为自己延长了两年国祚,这也称得上是一桩奇迹了。
即使到了汉末三国等近世,这种刺客改变大局的事情,依旧层出不穷。如吕布刺杀董卓,使得关西大乱;袁术刺杀刘宠,汉室一度无人;许贡刺杀孙策,孙氏止步江东。以上种种例子,足可见唐雎所言不虚: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无论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杰,开创过怎样的雄图伟业,他也终究只有一条生命,生命丧失以后,生前的种种就将会化为泡影,这就是无情的铁律。所以只要人类还在一天,刺客这种职业就注定不会消失。
但对于刘羡来说,司马遹交给他的这些刺杀任务,却与历史上那些经典的刺杀不同。
那些最典型的刺杀,是不计一切代价,将最重要的政敌一击毙命,以此来造成权力的大洗牌。但司马遹的想法却并非如此,他并不想刺杀皇后,一来这有悖于伦理,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来这也不现实,自从始皇帝设立皇帝这个职位后,还从未有过因刺杀而死的皇帝或皇后,皇宫的防御实在太严密了,这全然不可能。
因此,司马遹希望刘羡能够刺杀那些后党中的中低层官僚,在洛阳中制造恐慌,以此来恐吓后党,一方面向对方宣战,一方面又瓦解他们的抵抗意志,直到将皇后孤立为孤家寡人,逼迫皇后放权。
在刘羡看来,这就意味着有几个不一样的要点。
一,这将不是一两次刺杀,而是要制造出一连串频繁的刺杀案;
二,不止是单纯的杀人,同时也要设法宣扬刺杀;
三,不仅要刺杀成功,还要设法躲避后党的侦察与缉捕。若提前被侦破,太子显然是不可能为自己撑腰的。
从这些角度来审视,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若是让刘羡一人来完成,更是几乎不可能的。
但好在司马遹考虑过这些事情,他也明白,这件事本质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就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布置。
刘羡私下里与陆机到龙门山踏青,以此为机会联络,从他手中得来了一份清单,这是陆机早就准备好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近百人的名字,皆是后党成员。陆机对这名单里每个人的事迹都倒背如流,他对刘羡分析道:
“这里面的人,基本都是寒门出身,虽然名声不小,但实际上在政坛上能量不大,杀了就杀了,只要手脚利落一些,至少不会有人追查到底。”
听到这句话,刘羡心下不悦,他对陆机道:“想要真的吓痛后党,拿寒士开刀像什么话?士衡,要我说,就要拿士族的亲近开刀!”
“你不怕惹来麻烦?”
“都干这种事了,怎么可能不麻烦?”刘羡很快理清思绪,说道,“要杀人,自然要杀那些罪无可恕、草菅人命之人,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伸张正义。我刚刚甚至看到了潘岳的名字,他写些谄媚文章,犯得上死罪吗?”
“至于会有多少风险,这我会想办法。如果这是谁都能干的事情,太子怎么会交给我?”
陆机沉吟片刻,同意了刘羡的看法,随即标出其中二十余人的名字,对刘羡道:“这些人都有些背景,手上也害有许多人命,只是除了个别人以外,大多官位不低。”
“那麻烦士衡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